江苏:架起职教“立交桥” 铺就出彩人生路
在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的眼视光与配镜实训基地,学生们正在进行验光操作。 耿志超 摄
校企共建模式已经成为江苏职业院校推动职业教育提高质量,深化产教融合的有力推手。 耿志超 摄
每逢毕业季,因为“给不出”更多的学生,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校长黄晨少不了企业老板们的一通“埋怨”。
“像我们的眼视光与配镜、机电技术应用等不少江苏省级特色、品牌专业,毕业生都是供不应求的。”黄晨坦言,近年来随着社会上对于职业教育的态度从认知到认可,职业院校愈加受到青睐,职教生的就业率更是持续走高。
江苏是制造大省,社会蓝领需求大,该省一贯重视职业教育,多项质量指标长期居于全国前列,“十二五”以来已累计培养300多万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其中,在先进制造、轨道交通、现代物流等一批快速发展的行业中,新增人员有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他们在成长为行业新秀的同时,也成为产业壮大的有力推手。
“这得益于江苏坚持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看来,江苏在职业教育方面取得的亮眼成绩并非偶然。目前,全省13个设区市中9个建有职教园区,入驻了80多所中高职学校,60%以上的县属中专新建到了本地的产业园区,“江苏的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已经实现了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
可以预见,江苏职业教育有望迎来新的机遇。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新近撰文指出,要像重视普教一样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深化职教改革,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更好满足社会、产业、行业需求,打通中职、高职向本科乃至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把职教“断头路”互联互通为高层次教育的“立交桥”,把职教办成学生满意、家长认可、社会点赞的高质量教育。
职教树人先树自信
“床单凸缝要朝上,枕套开口要朝下……”这个盛夏,在丹阳市一家星级酒店参加实训的王宏程同学,俨然一副前辈的样子在给人传授酒店服务方面的技巧。
2年前的夏天,这个来自贵州农村的男孩中考失利了,一度人生失去方向,彷徨中老师建议他到职业教育先进的江苏学一技之长。他选择了丹阳中等专业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来的时候,远远地看到气派的教学楼,进来参观了校园环境、教学设备,整体氛围都比想象中要好得多。”入校第一眼,就让他喜欢上了这所职校。
“坦白说,不少孩子上职业学校往往是一种无奈选择。”黄晨告诉记者,每年招生季,他或多或少都会面对一些王宏程这样的孩子,在别人眼里他们或是学习成绩不好,或是行为习惯差,身上总是带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如何才能让这些孩子毕业时可以骄傲地迈出职校的大门?黄晨曾为此头痛不已。“上不了高中上职校,我不觉得我们的学生比人笨,更多的还是没有养成好习惯好心态所致。”长期的摸索让黄晨明白,要想让这些孩子成才,首先就要让他们对未来有向往,对自己有信心,要能享受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作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暨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丹阳中等专业学校的一大特色就是以“乐”为核心确立了“乐道、乐业、乐为”的教育理念。该校还自主编写了《心理健康教育》《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操手册》《中职生职业规划与职业素养》等德育教材,定期开展技能节、“专业服务进社区”、艺术节、读书节等特色实践活动。
正是在这种针对性强、专业性强的引导和训练下,王宏程们一步步从自卑走向自信,成就了更好的自己。再有一年,王宏程就要毕业了,他相信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并非难事。
职教树人,培养自信当在技能培训之上,不自信不足以成才。这也是江苏职业院校的共识。目前,无锡、常州、苏州等10个市、县(市、区)已确定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全省建成了30多个职教集团,2017年认定了首批22所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和4所优质特色职业学校,江苏职业教育已然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从“能就业”到“就好业”
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贡献最直接、服务最贴近的教育类型,经济大省江苏自然深知发展职业教育的现实需求。在江苏,职业院校主动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增设与地方产业相对接的专业已成为常态。
盱眙是中国龙虾之都,当地从养殖到餐饮形成了百亿产值的庞大产业链。去年9月份,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盱眙技师学院共建盱眙龙虾创业学院,并在盱眙技师学院设立了首届水产养殖(龙虾方向)班。盱眙龙虾创业学院同时与江苏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目的都在于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的作用,助力职校生从“能就业”到“就好业”。
“我英语比较差,虽然够读高中的,但感觉到时候高考可能考不好,不如早点去学一门技术好就业。”“90后”的宣峰选择读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时就想得很清楚。2013年毕业之后便进入了一汽解放锡柴工作,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他两年升为A类高级技工,先后获得江苏技能状元、省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不仅享受江苏省劳动模范待遇,更被列入江苏省“333工程”项目培养对象。
作为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机电系是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传统强系。自1997年起,该校便引入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也是江苏三个“双元制”办学体制试点城市之一,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有效促进了产教融合的逐步深化。
目前,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数十家外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每年有一批机电类专业的优质毕业生由此走向社会。该校机电系主任朱军告诉记者,机电系每届一般只招收80个人左右,在学生一年级的时候,学校还会通过自主报名和理论考试选拔,选出一半的人进入实验班,进行为期一年的强化教学,最终实验班会留下18人左右。
据江苏省教育厅职教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江苏省中职毕业生“双证率”90%(中级工)以上、五年制高职毕业生80%(高级工)以上,就业率均在98%以上。目前,《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条例》已起草完成,正报江苏省政府审查,通过后全省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产教整合激励机制。
“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其社会性、技术性、文化性变革的作用将更加凸现。”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顾建军认为,今后职业教育将更加回归其初心,探寻和遵循基于行业与专业特征的技术技能生成机制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最终形成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为中心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从“独木桥”到“立交桥”
从传统思维来看,选择职业学校似乎是一条迫不得已之路,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挤破头也要让孩子“读大学”“上名校”。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本科生一职难求,职校生却炙手可热。
“考试不是人生的全部,一次考试更不能完全反映孩子的真实水平。”采访中,谈到是否愿意让孩子就读职业院校时,已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此表现的较为理性。南京家长宋旻浩告诉记者,自己对孩子并没有过高的要求,更多还是希望孩子成长的健康、快乐,“如果孩子的成绩只能读中职,我不会强求他什么。”
记者从江苏省教育厅职教处了解到,江苏从2012年起率先在全国实施现代职教体系试点,现已打通了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衔接,建立中职与高职“3+3”、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及高职与本科“4+0”联合培养等新模式,全省超过40%的中职生进入高等学校深造,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框架基本形成。
这意味着,上职校同样有机会读大学甚至读研深造,曾经的“独木桥”变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交桥”。黄悦就在这座“立交桥”上留下了自己的光彩轨迹。她2013年从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护理专业毕业后,先进入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护理专业学习,2015年本科毕业又继续攻读徐州医科大学临床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用她的话说,除了个人的努力,实际上更多的还是要感谢自己遇上了职教发展的大好时机,才得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使职业技能教育成为广大青年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前不久,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就进一步办好职业教育进行专题调研,他强调,一定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办好教育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打下长远基础。
“走进新时代,江苏职业教育将以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为统领,倡导‘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理念。”葛道凯认为,下一阶段,江苏将在职教发展布局上加快建立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统筹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构建完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服务终身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职业教育启蒙,“我们要把江苏职业教育真正办成学生适合接受、百姓乐意选择的一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