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 正文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徐州分院成立

 

让千年运河文脉奔流不息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徐州分院成立,专家学者为大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建言献策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悠

8月23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徐州分院在江苏师范大学揭牌,这是全省首批成立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分院之一,将进一步挖掘大运河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传承和创新大运河文化精神,推动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建设好大运河文化带是新时代赋予大运河沿线地区的光荣使命,徐州作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重要枢纽城市,也是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的起点,在大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中,徐州应该作出哪些努力?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带,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明确了新的历史方位:大运河文化必须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才能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利用。

要聚焦发展,深耕厚植,根据全国、江苏在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更加主动地对接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更加积极地服务地方发展战略,挖掘整理大运河文化的丰富内涵,探究大运河精神的实质,夯实研究基础,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贡献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睿智之言”“务实之策”。

要博采众长,广聚众智。只有不同学科专家广泛参与,才能有效服务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效益的经济长廊”和“文化遗存保护、文化价值弘扬、生态保护修复、沿线环境建设要走在前列”的目标任务。要打破研究壁垒,广泛整合学术资源,统筹研究力量,加快建设多学科“各展所长、联动互补”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在协同创新中发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新的增长点。

要对标一流,矢志创新。对标国内外高端智库,不断创新聚才用才机制、资源整合机制、评价激励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加快打造高水平的研究团队、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和特色鲜明的智库品牌,努力建设运作规范、服务优良、成果突出、影响广泛的高水平新型智库。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院长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夏锦文

如何在新时代将大运河这笔深厚的历史文化遗存,能够挖掘出更具有当代价值的全新的景观和局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要从人类性的视角、历史性的视角和当代中国的视角这三个维度,重视和高度关注大运河的价值。

今天的大运河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属于人类的,属于全世界的宝贵遗产,建设大运河文化带要视野足够开阔,把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置放在全球的视野中,置放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置放在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当中,重新审视和挖掘其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

运河不是一天建成的,而是绵延上千年,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挖掘,不同的拓展,要站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去看大运河,从隋唐一直到今天,不同历史阶段所赋予运河不同内容和景观,要在纵向的对比中探取大运河更深层的意义和价值。

新时代的中国,要引领全球化,所以在今天要将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置放在新时代的文化创造的格局中,用大运河本身蕴藏的中国价值、中国审美和中国智慧,跟当代中国生活紧密结合,找到与新时代的结合点,为创造新时代新文化作出贡献。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胡智锋

近年来,江苏师范大学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培养了一支研究功底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大运河研究力量,综合考虑徐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学术资源和研究基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把建设徐州分院的任务交给了江苏师范大学。

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如何做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徐州分院任重道远,所以我们的定位既要“顶天”又要“立地”。 所谓“顶天”,一定要秉承习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精神,对整个运河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从理论上、从文化精神的凝练上、从文化话语的打造上,讲好运河文化的故事。

同时要彰显徐州特色,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探索大运河徐州段的文化现象、文化态势、文化传承,并注重研究成果和文化传播,包括利用新媒体对运河文化进行传播,包括建构一套传播运河文化的学术话语体系和媒体话语体系等,都是接下来徐州分院所要做的工作。

在“立地”方面,如何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得更加精细,更有特色,徐州分院正在从环境治理、文化旅游等方面积极探索和研究,不仅如此,徐州分院还专门建立了分中心,从法律法规的角度,为运河整个的生态、资源、历史文化,提供更加完备可靠的保障。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徐州分院副院长

江苏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岑红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edu/zixun/2018-08-27/428233.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