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23日开展了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及65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合计投放资金1450亿元,两项操作中标利率分别持平于上期的3.4%和3.6%。加上21日进行的2200亿元逆回购,本周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实施逆回购规模累计达3650亿元,创出今年以来逆回购单周最大规模。
据新华网报道,分析人士认为,央行逆回购规模不断放量,令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央行又一流动性调控工具近期的使用概率大幅降低。
算上本周操作,央行已连续第九周于公开市场实施了逆回购操作。据统计,与本周到期资金对冲后,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实际净投放2780亿元,成为今年以来单周净投放规模的次高水平。此前最高一次是今年1月16日当周,为应对商业银行春节备付需求,央行曾经共开展了3520亿元逆回购操作,使得当周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达到3530亿元。
市场普遍认为,央行加大逆回购操作力度意在向市场增加流动性供给。有银行交易员表示,金融机构7月份外汇占款环比减少约38.2亿元,外汇占款的减少意味着央行基础货币投放也将减少,这增加了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压力。
目前,央行通过逆回购调控流动性的效应逐渐显现。经过连续滚动逆回购操作之后,23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几乎全线走低,14天Shibor利率大降55.08个基点,跌幅居首。
专家指出,央行不断加大逆回购操作力度,也令调控当局出台近期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概率进一步降低。
“本周通过逆回购释放的资金规模接近3000亿元,短期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准备金率下调的效应。央行连续放量逆回购削弱了本月市场对于降准出台的预期。”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金融分析师鄂永健认为。
资料显示,央行曾于今年2月、5月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在6月、7月连续降息后,市场曾普遍认为,在稳增长的背景下,央行将于8月份再度出台准备金率调降政策。然而央行连续实施逆回购操作,逐渐向市场传递出将更多依靠公开市场操作而非使用调降准备金率来释放资金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