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建设“一带一路”,是我国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次重大的政治经济战略总动员,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弘远。 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规划中,我市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我市参与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这是我市继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之后,面临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 抓住机遇,缜密笃行,就一定能赢得未来。 ◎徐州日报记者 郑薇
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我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由来已久,较为密切,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据统计,对外贸易方面,2014年我市与“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进出口总额达到18.33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30.6%。其中,“东盟十国”是我市主要出口市场,出口产品以工程机械装备、木制品、农产品、钢铁制品为主;利用外资方面,截至2014年底,“一带一路”沿线有29个国家在我市投资,共投资项目230个、实际到账外资6.47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6.2%和5.8%。其中,德国、新加坡、印尼居前三位,分别到账外资2.6亿美元、1.5亿美元和4952万美元;对外投资方面,我市企业赴“一带一路”沿线13个国家投资境外项目24个、中方协议投资额4.06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项目18个、项目合同额7.2亿美元。 市商务局局长臧晓鹏说:“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模宏大、横贯中西、气势恢弘,为复兴丝绸之路、实现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构筑了美好蓝图,也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的国际经贸发展进行了战略性的全局部署,是一个纲领性的规划。同时,也给我市全方位扩大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把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扩大开放的主旋律,全力谋划,全新突破。” 全力拓展“走出去”合作新领域 全力构筑经贸合作新载体,把优势产能转移和境外资源开发作为“走出去”的优先选项。 支持优势产能加快“走出去”的步伐。鼓励支持徐工集团、中能硅业、徐矿集团、维维集团等龙头企业加速“走出去”,加大与中亚、南亚、东南亚国家在基础设施、能源、工程机械装备等领域的产业投资合作,在海外布局生产、研发和营销网络。 大力扶持民营企业“走出去”。支持黎明集团、福祥木业等企业到印尼、老挝、缅甸等农业和林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开展投资合作,发展从种植、收购到加工的全产业链经营。 加快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推动徐工巴西境外产业园建设,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开发区和企业与印度、俄罗斯等国的有关方面开展合作,探索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打造中国版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中国特色的境外企业创业发展平台。 坚持将东南亚、中亚作为开放发展的重点方向。我市企业在东南亚和南亚有许多成功的投资案例,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双方合作规模和范围。 近期,将重点跟踪推进江苏德力金属印尼永铸矿产、海伦哲收购法国吉迈克斯国际集团16.67%股权、绿健集团澳大利亚昆士兰房地产等境外投资项目,以及徐矿集团孟加拉国煤矿、中煤五建印度煤矿、管道二公司泰国管道、汉中集团菲律宾奔驰花园地产等对外工程承包项目建设,力争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此外,积极拓展服务业境外投资。鼓励优势企业到境外开展金融保险、商贸、物流、航运、海洋工程、旅游、文化创意、房地产开发、商务会展、劳务合作、中介服务和售后服务等领域投资,为我市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强配套服务,增强我市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全力开拓“引进来”合作新空间 坚持不懈地推进“四招四引”,招大引强、招新引高、招才引智、招金引银,加快引进一批旗舰型、龙头型、总部型重大外资项目,促进优质资源向徐州集聚,实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要素的融合发展。 进一步深化与新加坡、德国、俄罗斯、乌克兰、泰国等“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合作,跟踪推进乌克兰在沛县投资的飞机制造、新加坡在新沂投资的南亚物流园、泰国正大集团在邳州投资的食品加工等10个重大项目建设,争取项目尽快落地。 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专业性、针对性的投资促进活动,与沿线国家商会、协会广泛建立协作关系。组织我市招商人员赴北京、上海等地拜访“一带一路”国家驻华领事馆和经贸代表处,邀请沿线国家地区的企业、客商来徐考察。 充分抓住国家将在“一带一路”重要交通节点和港口共建一批经贸合作园区的机遇,争取国家共建园区在徐州布点。同时,适时举办“一带一路”系列投资促进活动,推动与新加坡合作共建园区、中德(徐州)东方鲁尔工业园等合作平台建设,打造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高水平经贸合作高地,更好地承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产业项目。 加快建设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软件园两个省级国际服务示范区及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等,积极招引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园区,运用“香港服务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等平台,组织我市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积极参展参会,承接“一带一路”沿线的外包业务,扩大交流合作。 全力构建对外贸易新优势 务实地推进我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经贸合作,优化货物贸易结构,培育贸易新增长点,创新贸易方式,把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外投资带动装备、建材等货物出口。 把参与展会、经贸交流等活动作为宣传推介徐州、扩大影响的最佳时机和有效平台。组织我市企业参加中国亚欧博览会(乌鲁木齐)、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西安)、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等国际展会,深耕国际市场,扩大双边贸易。 在建好双楼港保税物流中心的基础上,加快申报建设徐州综合保税区,借助我市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优势,建设我省及淮海经济区面向中西亚及欧洲地区“海外仓”的中转仓、配送仓,发挥物流中转站的关键作用。 大力拓展陆桥运输,引导发展由徐州经亚欧大陆桥至我国中西部及中亚、欧洲的国际货运服务。加快实施观音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开通新的国际航线,拓展航空货邮业务,提升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服务保障水平,努力发展成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性空港。 加强与连云港港口的联运合作,建设徐州“无水港”,设置“还箱点”,形成淮海经济区大宗物资外贸运输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贸易便利化,深入推行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打通徐连互联互通的最后一公里,呼应“一带一路”经济战略,打造徐州自己的“出海口”,唱好徐州自己的“走西口”。 积极培育一批进口商品交易中心,扩大沿线国家大宗商品和特色商品的进口。延伸出口基地平台功能,着力提升我市工程机械、地坪地材、大蒜三大出口基地的产业集聚水平,优先支持出口基地做大做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抱团出口,加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开拓力度,探索出口基地建设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相互促进融合的模式。 全力打造商贸物流新节点 全面落实徐州现代商圈规划,把商贸和物流中心建设作为重点,巩固徐州在淮海城市群的龙头地位,引领和超越现有发展格局,打造成“一带一路”交会点上的品质消费中心、商品集散中心、流通组织中心、服务增值中心和商贸创新中心,形成强劲的综合物流优势。 重点抓好中心商圈、高铁生态商务区、北三环物流产业带、新城区商贸物流园、双楼港保税物流中心、沙集电子商务基地等重点园区建设,加快培育金驹、大成、必康、易斯通、宏康等一批骨干物流企业,主动融入“中哈物流中转”体系,建设“一带一路”甩挂运输中心,支持我市物流企业在中哈(连云港)物流仓储基地设立办事处或商务机构,承接国际货运代理业务。 加大区域合作力度,打造粤苏皖赣四省物流大通道区域分拨中心。加快推进徐州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建设,力争建成淮海经济区综合性农副产品交易平台和东联西送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分拨中心。 支持我市阿里巴巴、蒙牛、百度等区域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发展,推动润东集团、苏宁云商、三胞集团等大型流通企业,沿丝绸之路经济带拓展商品销售及服务,扩大连锁经营区域。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强与海关、商检、税务、外管等部门协作,大力培育徐工进出口、黎明食品、汇尔康等跨区域、跨境电商企业,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的贸易往来。 充分发挥新沂在东陇海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作用,将南亚国际商贸物流园建成跨国物流合作区,将必康DHL保税物流园建成辐射东北亚的物流中转中心。 全面融入国际经济新体系 “走出去”和“引进来”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只有双轮驱动,才能够全面融入全球经济。 目前徐州经济已经融入全球市场,正在加快走向国际化。这期间,由被动面对到主动应战,由逐步适应到全方位参与,同时实现了由技术向市场互换的战略转变。这就在更高层次上要求政府和企业主动调整战略架构,积极实施新的战略转型,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商品、技术、产能、资本和人才的转移,建立内外联动、安全高效、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当然,徐州作为一个三线城市,无论基础设施、GDP规模、人才、发展阶段方面等,还不能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但是,我们绝不能在等待中浪费时间、错失机遇,而必须既高瞻远瞩又务实笃行,一着不让地推动开放型经济的跨越发展。”臧晓鹏坚定地说。 积极开展国际产业合作。推动我市企业创新合作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益,将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升至更高层次和水平,实现从商品——产业——资本输出的转型。当前,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升温,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投资需求不断增大,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本都属于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与我国有着很强的合作意愿,这就为企业“走出去”开展国家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供了广阔平台。目前,商务部制定并实施了四项措施,以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我市企业将紧抓机遇,全力对接。 打造海外经贸合作平台。引导我市企业在国内寻找关联企业一同抱团出海,共同抗击风险,并为产业配套和开拓市场创造条件。努力在境外开展经贸合作区建设,形成中国版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有意识地引导我市重点外经企业,利用已有的境外项目扩大影响,产生联动效应。加大对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努力实现境外工程承包项目的规模不断壮大,实现“以大揽大”和工程总包的突破。 市商务部门表示,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境外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争创1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2-3个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培育5家以上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徐州本土跨国企业,加快推进我市装备制备、矿产、农产品等优势产业与沿线国家地区的合作。同时,完善政策促进、服务保障和风险防范体系,进一步扩大境外投资规模,拓宽行业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提升质量水平,提高境外投资对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产能有序转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全面提升徐州经济国际化水平,充分借助“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全面融入国际经济体系。 ■ 结语:“一带一路”建设,商机无限宽广,艰难与挑战也将始终并存。如何及时抢抓机遇、准确掌握得当,对政府和企业都是一场智慧、判断与执行力的综合大考。 我市身兼“一带一路”和东陇海线发展两大战略机遇,必须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凭藉战略定位和区位优势,在东西双向开放中发挥优势,在区域联动发展中汇聚资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推进国际产业对接合作与转型升级,着力拓展人文交流合作空间,着力优化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努力建设大城市、推动大开放、实现大发展,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徐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