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越来越拥堵的交通让人头疼,徐州急需一个可持续的、绿色的缓解交通的好办法。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讯(记者 甘晓妹)越来越拥堵的交通让人头疼,徐州急需一个可持续的、绿色的缓解交通的好办法。慢行交通作为城市绿色交通体系构建中的主导方式,是实现城市绿色交通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12月8日,徐州市规划局在徐州报业传媒大厦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徐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规划背景]
所谓慢行交通,就是指与城市汽车“快行”交通相对,主要由步行和非机动车行两大出行方式构成的城市交通,为其提供出行空间的就是“慢行交通系统”。
构建“安全、连续、便捷、舒适、优美”的慢行交通系统,有助于改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防止其路权被机动车侵占,保障交通安全,便捷;同时,提高出行效率,推进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保障出行连续性及换乘的舒适性;响应 “低碳绿色出行”的倡导,营造良好的出行、健身、休闲环境。
2014年8月,徐州市规划局根据《江苏省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导则》等规范要求,组织编制了《徐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规划期至2020年,现已正式获批。
[主要内容]
据介绍,本轮《徐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其范围涵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主城区(不含铜山区),重点研究了商业核心地区、历史文化片区、交通枢纽地区、景观风貌区等范围的慢行交通系统。
关键词:“28横36纵”
通过调查问卷及需求分析预测,确定非机动车交通预测流量较大的道路为非机动车主通道,全市共规划形成“28横36纵”的非机动车主通道格局。
在今后的道路新建或改建工程,尤其是非机动车主通道建设中,强化非机动车道的硬化隔离建设,确保与非机动车通行能力相匹配的车道宽度,以提高市民慢行出行安全性和舒适度。
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布设过街设施,包括增设二次过街、结合地铁车站以及跨快速干道等的立体过街,保障慢行出行连续成网、便捷有效。
关键词:慢行绿道
围绕我市主城区重要的风景区、河道、湖泊、山体等进行慢行绿道的建设,形成“沿河、环湖、环山、通公园”的城市绿道系统且与自然景观相融、兼顾休闲健身功能的城市特色慢行交通网络。
选取故黄河、丁万河、徐运新河、荆马河、奎河、三八河、顺堤河、大韩河—琅河和房亭河等9条河流打造沿河慢行绿道,结合景观规划统一考虑绿道断面设计,细化研究绿道与城市道路交接时的慢行节点处理,加强绿道与周边区域的慢行联系。
同时,充分挖掘主城山体、公园资源,加快推进公园内健身步道和健身自行车道的建设,譬如云龙湖、大龙湖、金龙湖、九里湖公园、五山公园、城东环状公园、城北公园、九里山公园、桃花源湿地公园、泉润公园等,为周边居民提供日常健身专用道和有特色的休闲步道。
关键词:良好衔接
慢行交通作为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必经换乘方式,在轨道交通换乘衔接方式中,步行和自行车能很好地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是最直接影响换乘舒适性的交通接驳方式。
因此,紧抓我市轨道交通加快建设的重要契机,积极推进慢行交通与地铁、常规公交等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引导居民出行方式向“慢行+公交”方式转变;落实国家层面城市交通的公交优先战略。
关键词:分区理念
慢行系统建设应与不同用地特征下的慢行条件和实际需求相匹配,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CBD中心商圈应充分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和地铁站建设,围绕慢行接驳公共交通,打造上下一体商业步行街;历史文化街区,重点处理好人与车的关系,构建适合于“背包客”一族的慢行线路;交通枢纽地区,应强调快慢分离,并为各类交通方式间的换乘衔接提供便利,优化各类行人流线;风景风貌区应积极构建湖景公园、河岸等的连续通畅的慢行绿道,突出慢行设施环境的景观性和舒适性;其他一般居住地区,重点需要营造满足居民日常通勤出行的安全适当的慢行通行空间,同时考虑就近为居民提供日常休闲锻炼的慢行线路。
[近期实施]
规划近期实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城市道路,包括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及隔离设施、健身专用道及中心商圈的地下商业街等建设工程;二是立体过街设施建设;三是服务景区人流的慢行节点建设,主要是与城市道路相交的节点处行人立体过街设施和景区内部的慢行桥建设。通过分步骤有时序地实施环湖健身步道、回龙窝、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慢行系统、五山公园环山健身专用道等一系列工程项目,逐步完善我市慢行交通系统,努力营造良好的出行、健身、休闲环境。
[热点问题]
1、根据调研情况,我市慢行交通现状怎样?
基于对我市居民出行调查中慢行交通出行数据的提取和整理,根据现场主要路段、交叉口慢行流量统计和网络及现场问卷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我们提取出我市交通出行方式的结构特征、慢行出行年龄段特征、职业特征、时耗特征、流量分布特征等,为规划科学合理编制提供了重要支撑。
徐州和国内很多大城市一样,自行车还是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步行也是市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两者占到徐州全方式出行比例的43.2%和22.1%。
我市慢行交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老城区主干路慢行道断面多以划线隔离为主,部分道路存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或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共板的情况;有些路段的非机动车道宽度与通行能力不匹配,行驶环境不良;部分道路有效人行通行空间不足,行人路权和舒适性得不到充分尊重;现有的立体过街设施利用率均较低,如建国路上海服饰城及火车站旁的过街地道通行环境较差,未能有效引导市民通行;部分交叉口过街设施及信号设置与过街人流量不匹配,行人过街存在安全隐患。
城市道路上慢行环境和条件的不足,一方面已影响到市民生活的品质;另一方面,也不能满足青少年自行车活动和市民步行健身日益高涨的需求。提高步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的可达性、便捷性,加强慢行交通系统中各交通方式的连续性、衔接性,已是徐州交通规划中的重要现实要求。
2、规划是如何满足广大青少年自行车活动和市民步行健身需求的呢?
一是围绕我市重要的风景区、河道、湖泊、山体等,加快慢行绿道的规划和建设,形成“沿河、环湖、环山、通公园”的城市绿道系统且与自然景观相融、兼顾休闲健身功能的城市特色慢行交通网络。
同时,充分挖掘主城山体、公园资源,加快推进公园内健身步道和健身自行车道的建设,为周边居民提供日常健身专用道和有特色的休闲步道。
二是强化慢行分区理念,明确慢行系统建设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方向。譬如,风景风貌区应积极构建湖景公园、河岸等的连续通畅的慢行绿道,突出慢行设施环境的景观性和舒适性;其他一般居住地区,重点满足居民日常通勤出行,同时考虑就近为居民提供日常休闲锻炼的慢行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