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基础设施投资超万亿
本报讯(记者谭勇)全省城镇基础设施投资超万亿、市县建成区面积明显增加、困难群众住房条件有效改善……3月2日召开的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亮出了我省“十二五”时期的住房城乡建设“成绩单”。
“十二五”时期是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大发展、城乡面貌大变化、工作水平大提高的时期。全省市县规模不断扩大,建成区面积增加750平方公里左右;全省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1404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各项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都取得长足发展,全省新增城市道路5310公里、燃气用气人口1948万人、公共供水能力160万吨/日、城市集中供热面积9594万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6.2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10.3个百分点,建成节能建筑2.3亿平方米。
“十二五”时期,我省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渐行渐近,农村危房改造让越来越多的农村住房困难群众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全省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9亿平方米、244万套,竣工3787万平方米、60.9万套,改造农村危房超过100万户。
今后一段时期,随着我省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持续加大,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启动实施,将带动大量政府和社会资本投入,并与房地产投资一起成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引擎。同时,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不平衡,如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不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强;城市管理普遍粗放;农村无序建房问题亟待破解,人居环境改善难度大;建筑业转型升级压力很大,质量安全基础性工作还不牢固等,补短板的要求也更加紧迫。
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坚持不懈推进住房制度、城市管理执法体制、城建投融资、规划管理机制、建筑产业现代化等改革,更加重视大中小城市和中心镇协调健康发展,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把绿色发展作为建设美丽河南低碳城镇的重要途径,全面开放住房城乡建设市场,推动城市基础设施以PPP模式建设运营,切实抓好住房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危房改造,把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公共服务改进、人居环境改善和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