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日报讯(记者 刘苏)4月23日,从去年10月开始的子房山汉墓群考古工程宣告结束。经过了半年的考古发掘,徐州博物馆考古人员共发掘清理了26座古代墓葬,出土了玉枕、玉面罩、铜印、铜镜、彩绘陶器等一批珍贵文物。 子房山汉墓群位于津浦东路东侧的子房山西南坡、南坡,是在轨道交通一号线站东广场站施工中发现的。由于子房山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曾发现过3座汉墓,所以此次考古发掘的古墓编号从子房山M4开始,至M29结束。 23日上午,考古队员开始提取M27的出土文物,这是整个墓葬群最后被清理的一座。M27位于子房山南坡,是一座夫妻合葬的石坑竖穴墓,墓口大致呈方形,南北长3.4米、东西宽3.1米,从墓口到竖穴底部深6米多,竖穴墓道自上而下略有收缩。在清理了20厘米厚的回填土后,考古人员在竖穴底部发现南北并列着的石椁,这两个石椁开凿在天然岩石上。 经历2000多年时光,墓主的棺木和骨骼都已经腐朽为泥。考古人员从遗迹上判断,两个石椁内分别埋葬一人,头向东、脚向西。随葬器物主要在墓主人脚部棺外,以陶器为主,有的上面用红、白颜料绘有精美彩绘纹饰。在北侧石椁西壁下,考古人员清理发现了两件陶钫、一件陶鼎,但都已经破损。另外还发现了四枚半两钱币、一面铜镜和一小簇类似铅笔状的细铁棍。其中铜镜保存完好,镜背铸造的变形龙纹图案清晰精美。 在南侧石椁西壁下,考古人员清理出一面铜镜、五六枚半两钱币和多件陶器,包含鼎、盒、壶、钫、茧形壶、匜、磨、勺等十多种器型,部分带有彩绘,但多数陶器都已经破碎。这里出土的铜镜除了镜钮残缺外其余保存完整,镜背铸有另一种变形龙纹图案,同样也很精美。此外,考古队员还在墓主人头部位置,发现了当做口含用的3枚小玉片。 考古专家介绍说,这种类型的墓葬,石椁上通常有石盖板,但M27没有使用,所以那些陶器在墓道填土行夯的时候,被挤压破碎了。出土的四铢半两钱币,属于汉武帝改铸五铢钱之前的西汉早期货币;出土的铜镜特别薄、镜背图案,这些特征都是西汉早期的铜镜风格;茧形壶等彩绘陶器的风格,也具有西汉早期特征。所以,尽管墓主人无法确定,但可以确定M27是西汉早期墓葬,另外根据陪葬器物判断,南侧应为男墓主,北侧为女墓主。 除了M27,在此之前发掘清理的多座汉墓也出土了多件重要的精美文物。比如M5出土了铜镜和一枚特刻有“周尚”二字的铜印,M10出土了壶、匜等多件完好的特别精美彩绘陶器。 但要说惊喜,还是M17带来的最多。 M17也是一座石坑竖穴墓,夫妻合葬性质,墓口由于工程施工被破坏,竖穴墓道部分残存。考古队员在这座墓葬中除发现多件随葬陶器外,还在墓主头部清理发现了玉枕、玉面罩,在两手位置发现了梯形玉握,且都完整无缺。与别处出土的玉面罩不同,M17发现的玉面罩是用一组长方形的玉片链接而成的,这些玉片类似玉衣片,打磨光滑、4角钻孔,用线连接拼成一个脸形,覆盖在墓主面部。发现时,连接的线已经腐朽了,但玉面罩的形状还大致保持脸形,而墓主人手边的梯形玉握,也是以往的考古发掘中没有发现过的造型。从这些东西上可以看出,M17的墓主人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据了解,为了将来便于修复玉面罩、玉枕原貌,专业文保队员用天然的液态薄荷醇覆盖在平铺于墓底的玉面罩、玉枕上,薄荷醇很快就凝结成了固体,固定住玉片的位置。再用薄铁皮从玉片下面平铲,整体托起运回博物馆。 M25是整个墓葬群中最后期的墓葬,考古人员从中清理出4枚宋代的钱币,两件“魂瓶”。魂瓶的特征比较接近明代的器物风格,另外后期墓葬出土之前朝代的钱币也是正常的现象。所以,考古人员初步判断M25可能是一座明墓。 “从发掘情况来看,子房山汉墓群很可能是一处时代贯穿整个西汉时期的家族墓地。M17在子房山汉墓群中,位置大致居中,有可能是子房山汉墓群中墓主人身份较尊贵的一位。这次发掘,对研究我市汉代历史、风俗民情又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价值。”考古专家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