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2016年5月10日12版 版面截图
原题:网络投票泛滥,职业刷票兴起
微信拉票,伤的岂止是感情
评先进、比才艺,各种网络投票让人不胜其烦
“每次看到有人发来微信投票的链接都很烦,没想到我自己也要做这事了。”4月28日,在街道办工作的李莉(化名)接到任务,不禁苦笑——领导让她利用“五一”假期做一个微信投票页面,发在单位的微信公众号上。
李莉所在的街道办正在开展“十佳优秀社区工作者”评选活动。为了紧跟“潮流”,这次评选采用微信投票的方式,而非以往在各个居委会现场投票。
“领导认为,微信投票有三大优势:一是和‘互联网+’思维接轨,高端时尚;二是可以激发居民的积极性,扩大活动影响;三是有利于推广微信公众号。” 按照设计,想要投票,需要先关注该街道办的微信公众号,然后点击“笑脸”图标,支持自己认可的候选人。
效果显而易见。截至5月8日,已有近3万人投票,该街道办微信公众号的“粉丝”数也涨了不少。可李莉觉得,“在20名候选人中,有的票数3000多,有的却不到200票,这是不正常的。以往,现场投票的票数差距都在200票以内。”
在南京工作的小曾发现,微信上发起的投票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一些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评选先进,还有不少投票活动则是由企业出于营销目的而发起的。
前不久,她收到高中同学发来的“快来支持某某某小朋友才艺表演”的微信链接,对方称这是自己领导的小孩,有任务在身,需要发动好友每天投票。令小曾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当她点开这则链接,发现页面上除了“2016××杯明星宝宝才艺大赛”字样和参加评选的孩子姓名和头像外,既无大赛的具体信息,也无从得知孩子的才艺水准。活动主办方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投票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微信号‘涨粉’。”
“这种求投票的信息天天都有,举手之劳,不帮的话影响感情,帮的话又很烦人。”小曾打开链接投完票,截屏发回朋友,以示“不负所托”。
几天后,看到这位朋友在朋友圈又发布了一条“某某某小朋友已经荣升第三名,但海选后还有一轮决赛需要投票!”的信息,小曾感觉自己“头都大了”。
有人投机取巧,有人嗅到商机,刷票成了一门生意
随着越来越多的评选和微信“联姻”,刷票已经成为一门生意,一些职业投票团队渐渐兴起。
在淘宝网,只需搜索“评选”等关键词,就会出现数十家从事微信刷票业务的网店。随机进入其中一家,店家会根据不同的微信投票类型酌情定价,视刷票难度,每票价格从3角至5角不等。不少店家都会承诺“纯手工投票,安全无风险”。
“90%以上的微信投票都可以用软件刷票的,只不过,软件刷票批量生产,容易被看出来。我们团队有200多人,你要2000票,20分钟帮你搞定,跟你在朋友圈招呼朋友投票的效果一样。”一位店家说。
记者在微信朋友圈随机搜索一个投票链接发给店家,对方很快回复:3角钱一票,100票起订。记者挑选了其中一位得票较少者,付款30元后,店家提示:“刷票开始,请注意票数变化。”
果然,这位在此前1小时得票数一直没有变化的候选人,在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内得票数持续增长,最终票数的增长定格在了100。
据了解,职业投票团队的负责人跟客人谈好价钱后,会把拉票的任务分给雇来的“水军”,“水军”按照投票数领取报酬。在一些生意好的团队,一名“水军”工作两个小时,可以拿到150元的报酬。
在李莉看来,由她组织的“十佳优秀社区工作者”评选,在短短5天时间,单人就能获得3000多票的支持量,肯定存在刷票行为,但“没有办法找出证据”。
谁都可以投票,啥都发起投票,既有违公平更浪费公共资源
这么多人愿意自掏腰包“买票”,背后有着诸多利益的考量,有人为了孩子,有人为了面子,有人为了晋升。此外,随着投票活动的泛滥,几乎啥事都能办一场微信投票活动,是否公平、价值何在等质疑声不断。
“比如书法评比,具有一定专业性,微信投票太草率了吧。”武汉的黄铭说,这些投票“看似公正,实则盲目,而且其中充斥着买票、拉票、刷票行为,彻底成了形式主义。”黄铭称,他曾受朋友所托为一位“最美警察”候选人投票,“他最终当选了当地的最美警察称号,还获得了个人二等功,可我根本不认识他”。
李莉对此也满怀担忧:“谁都可以投票,怎么来保证投票的公正性?这不成了拉票游戏了吗?”
一位家长表示,她并不赞成通过拉票的方式让孩子“得奖”。“因为得票的高低与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几乎没有任何关联,完全是靠家长竭尽所能地拉选票,这种‘拉关系’的行为无法反映和体现出孩子的真实情况,人气最佳的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表现形成误判,从而沾沾自喜、无益于进步,而票数不佳的孩子可能会抱怨父母,或者在成长中产生一些不自信、不健康的心理。”
相关专家表示,其实微信投票和当初朋友圈的集赞一样,都是商家积聚人气的一种营销方式,本身无可厚非。但政府、事业单位、学校等举办的先进评选等随意发起网络投票就有待商榷。如果不能克服技术缺陷,任凭刷票、重复投票等作弊方式蔓延,评选就可能变成人脉和运作能力的较量。这种评选不但有违公平,更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
有专家认为,对于评选先进等政府组织的活动,无论采取什么手段,都必须优先考虑公平。在网络“海选”成为社会时尚的当下,表彰先进、项目评选也不妨跟上时代步伐,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采集民意。以规范的制度设计、必要的统计分析,挤掉其中的水分,才能打捞出真实的民意作为参考。
《人民日报》2016年5月10日12版 记者 程远州 姚雪青 肖家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