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昨天,我们编辑部收到了读者毛娃的《一封家书》。这封“家书”很快在编辑部里传开了,大家无不为之动容。 “家书”里面,我们既看到了一个年轻时任劳任怨、勤劳朴实的母亲形象,也看到了一个风烛残年、孤独唠叨的母亲形象。一个人的一生,宛然在目——她的要强、她的坚韧、她的深沉的爱,她的深切的寂。 在家族传承的链条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子女,也都是父母。今天,我们怎样对待父母,明天,孩子们也将怎样对待我们。于是,中国人特别重视家风的培育、家训的传承,并由此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家文化——孝老爱亲。 “孝老爱亲”四个字,飞入千家万户,便会在神州大地上演绎出不同的感人场景。过去,我们说起旧时代的不幸,总爱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来形容。今天,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飞速发展,真的是“家家都有一本幸福的经”。这一家一家的幸福汇聚起来,就是社会的和谐、时代的进步! 今天,我们把这封“家书”发表出来,希望它能打动你、感染你、带动你,去用心地爱你的父母、你的家人,共同营造一份“文明就在我家”的浓厚氛围,为我市的文明城市创建贡献一份爱的力量! 今又接母,见老妈坐在对着大门的树下,目不转睛地看着。见我车到,她慌忙告诉邻居,来接我了!愉悦之情,溢于言表!颤抖着双腿,起身。佝偻着老腰,步履蹒跚向屋内挪去,嘴里却不停地嘟囔:“看我多可怜,没人管我了,看我多可怜,没人管我了……”边说边找着自己都不知要带上的什么东西,急着跟我走。 记得有次我儿子毛毛去接她,她说这是毛毛吗?我都不敢认了!让人好一阵难过!保姆在时,我每周去看她两三次,保姆不在时我几乎每天早晚跑两次。每每见她,几乎都是蜷缩着身子,或躺在床上,或躺在沙发上,既不看电视,也不收拾自己。见人来才缓慢地起身,目光呆滞,也不打招呼。然而,稍遇责备便两眼冒光,愤怒地、悻悻地大声抗议……接着便是苦苦地诉说,你们小的时候……时而咆哮,时而悲伤。在那常常断片的记忆里,重复着过去和当下的自己。 我们小的时候,父亲是个警察,忙得顾不上家。家里家外,母亲不停地忙碌着。上站台、下广场,补篷布、缝麻包,扫粮食、搬油桶……不论风吹雨打,春冬秋夏;做饭、洗衣、带五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毫无怨言,倾其所有。 记得有一年深冬,风像刀割。她得了红眼病,为挣几毛钱,不顾寒冷与病痛,仍坚持到转运站货位补篷布,坐在地上一边擦着不停流泪的红肿双眼,一边忙活着。这一幕仍似在眼前。 我想,许多时候,因为受她的这种坚韧与耐劳的影响,我们才有每一天的进步。家有磨难,她勇于担当;家有快乐,与大家分享。在那并不富裕的年代,却让我们无忧无虑,丰衣足食,健康成长,进而长大成人、立业成家。 当她进入耄耋之年,什么都不用做了的时候,强烈地意识到自己老了,意识到失去子女,失去亲情,失去抚慰,失去依靠!她急切地寻找、期待、渴望,她深感委屈、难过、无助,甚至大骂、大哭、大闹……看似无理,但那是在呼唤、在呐喊、在追回怕失去的子女与亲情! 但我们理解她有多少呢?她不缺吃,不缺穿,更不缺钱,缺的是什么呢?我们真的忙到抽不出点滴时间去看她吗?肯定不是。我们以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解释,我坦白——那都是苍白无力的! 老妈的今天,便是我们的明天,孩子们的后天。五个下一代,除小娜受奶奶照顾少点,但也视若掌上明珠。其他孩子小的时候,棉袄、棉裤、兜兜衫……哪一件不是奶奶缝?鸡蛋、牛奶、豆沙包……哪个不是奶奶做?现在都成栋梁了,奶奶是有功的!你们都受过高等教育,有着良好的素养,你们在不忙的时候,一定要去看看那个衰老的、已经快失去记忆的老奶奶! 星移斗转,时光荏苒。我们都会老去,大家不要计较老太太的言语,不要嫌弃她的无理,在她不多的时日里对她好点,让她幸福地度过晚年! 孝老爱亲是我们家的好家风、好传统,传承下去定会润泽子子孙孙,保佑全家一切安顺! 仅以拙文与家人共勉!
毛娃 2016.8.13.上午 来源:2016年8月16日徐州日报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