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把握“新常态”下的转型创新机遇 ——专访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章文光教授

 

  ■人物名片:章文光,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国内知名的政府管理专家,研究方向涉及政府管理、老工业基地振兴、区域经济发展、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问题、民族经济与产业研究等多个领域。


  ◎徐州日报记者 胡劲松 范海杰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徐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建设,即坚持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两端发力、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提升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

  乘着省委省政府全面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东风”,我市应如何把握好转型良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章文光教授

  抓住经济转型这个“牛鼻子”

  记者:在今年一季度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指出徐州“产业转型任务紧迫”。现在全世界都在提转型,尤其在中国,党的十八大之后,几乎各地都在强调转型。如此背景下,何谓转型?如何全面理解转型发展?

  章文光: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历了由转轨到转型的转变。转轨是体制之变,旨在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转型则是模式改进与变革,是一种自组织、自完善、自更新机制。转型涉及领域很广,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等近年来都被广泛提及。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原有的发展模式、路径依赖难以维系,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代表的转型呼声越来越高。

  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以来,转型所依附的现实背景更加清晰、尖锐,所体现的内容也愈发被认同。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文化转型、城市转型以及政府转型等,构成了全面转型的“大棋局”。这其中,经济转型是诱致因素,引发了其他层面的制度变迁,进而发展成环环相扣的转型生态系统。经济转型可以理解为六个“转换”,即经济增长速度开始由超高速、高速向中高速转换;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换;产业结构由中低端水平向中高端水平转换;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换;经济福祉由非均衡型向包容共享型转换。

  全面并不意味着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轻重缓急一起上。对于徐州而言,现阶段还是要突出经济转型,着重解决老工业基地升级改造等历史问题,进而带动和影响城市转型、社会转型、文化转型以及政府转型,补齐城市改造、社会服务、民生建设短板。对于转型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应当是下一步需要强化的。

  走有徐州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记者:转型过程中,国内不少城市喊出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口号。徐州曾经是一个资源型城市,也是一个老工业城市,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也在不断探索振兴老工业基地之路。作为这方面研究的专家,您能否分析一下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路径有哪些?徐州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型,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章文光:整体而言,资源型城市转型有资源接续型、资源替代型和可持续发展型为主的三种模式。其中可持续发展型又分为以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为特点的转型、利用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的转型、以优势产业为主发展生态城市的转型以及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特点的转型等。日本北九州、英国曼彻斯特、美国德克萨斯作为老工业基地转型的代表,都有着各自鲜明的特征可供借鉴。

  日本北九州市同徐州一样也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随着煤炭产业的退出,北九州在转型过程中将“产业振兴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统合,兴办了一批现代工业开发区以吸引区域外企业入迁,并按新的产业政策兴办一批新企业,寻求多元化经营;同时大力引入高新科技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经过转型发展,北九州现在已经成为日本西部规模最大的产业汇集地之一,同时,还是一个港口、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的国际物流基地型城市。

  英国曼彻斯特转型可以归纳为:由先发的工业化城市向服务经济城市转型,通过再造服务业竞争优势以保持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领跑地位。近年来,曼彻斯特经济多元化转型不断加速。其中,金融、教育、旅游等行业的就业人数增长尤其迅猛。曼彻斯特已成为一个以金融、服务业、交通、教育和体育为支柱产业的城市。

  美国德克萨斯州靠石油发家,之后一方面将资金投入德克萨斯州的高科技发展,成为仅次于硅谷的金融科技区,成功完成资本转型;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当地风能吸引外国公司投资于风能项目,大力发展风力发电。联邦政府在休斯顿设立宇航中心,带动了为阿波罗计划全面提供服务的1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而使这些产业形成一个稳定的产业基座。休斯顿经济社会发展的兴旺,吸引了来自美国各地甚至外国的人才,进一步推进了休斯顿各产业的发展。

  徐州未来转型的选择,毋庸置疑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经济转型方面,借鉴类似地区成功经验,还是要关注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以及现代服务业等,通过产业转型、城市更新、优势再造等“再造一个新徐州”。在具有雄厚基础的优势产业,如资源能源行业、重型制造业等,发展总部经济,牢牢占领“微笑曲线”两端,向内陆甚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产能;对于存在短板的战略性新型产业、技术密集型行业、金融、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则要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束缚,引入国际知名合作商共同开发,互利共赢。着眼于未来城市发展,学会以服务取胜、以创新取胜、以人才取胜。

  四个方面发力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记者:徐州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今年以来,徐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即加快建设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您如何评价这一定位?徐州下一步应该如何凭借比较优势,强化作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

  章文光:这一定位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方向认知相匹配,也与徐州的城市资源优势和禀赋契合,应当说,从大的方面讲,是精准而有力的。但具体哪些行业、哪些企业,涉及哪些政策、突破哪些瓶颈,需要有针对性调研设计。此外,思想的解放、意识的转换,人才要素的匹配,将会是城市定位能否落地的关键所在。这都需要系统化谋划与设计,也远远超出了单纯经济领域范畴。

  对于中心城市的研究,曾经是区域经济学中一个热门话题。但现在相对而言提得越来越少,这与市场经济作用的渗透不无关系。当然,市场发挥作用不意味着政府就无所作为。有效市场与有效政府的结合才是最优配置。政府的职责,最重要的是顺势而为。应当说,徐州市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很大程度上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是如果固步自封,政府不主动作为,中心城市的地位也可能会旁落。

  从理论层面看,中心城市源于增长极理论,是一定区域发展带中具有相当经济实力,在经济、科技、文化各方面具有较强吸引能力、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能够引领区域发展的城市。中心城市的作用可概括为若干“中心”,如商品流通中心、交通运输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科教文化中心等,通过这些“中心”,对区域发展发挥带动作用。中心城市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聚集功能、辐射功能、服务功能和创新功能。

  徐州要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也应当从这四方面发力,以基础设施“吸附力”聚集周边区域;以经济发展“硬实力”辐射周边区域;以公共服务、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等服务和引领周边区域,做要素洼地、创新高地和服务领地,凸显中心城市的地位。

  目前来看,徐州在提升内生发展动力上有较系统的考虑,在对外融入“一带一路”方面也有较细致的打算,但在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上还需要进一步规划和设计,这方面可借助智库的力量,充分调研区域的资源禀赋、发展潜力、协同现状及弥补不足,以此为基础,通过合纵连横,打造互联共通的“大网络”格局,创造发展机制创新“大协同”样板。

  用好“长板理论”融入“一带一路”

  记者:我们知道,您曾经主持研究过《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发展经验及其对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借鉴》国家课题。现在,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江苏又把徐州定位为“沿东陇海线经济带的增长极”,对于徐州这样的老工业基地来讲,面临哪些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徐州如何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东陇海线经济带?

  章文光:主要的历史机遇和条件,我认为,一是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形成的区位优势。一方面,徐州东临亚欧大陆桥顶点——连云港,徐州本身也是其中的重要交通枢纽,在连接“一带”和“一路”方面有先发优势;另一方面,徐州地处四省接壤地区。虽然这在按照行政区划分的旧有区域发展格局中并不占优,但从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新的区域战略中不难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去行政化”特征愈加明显,跨区域联动成为区域发展“主旋律”,从这个意义上讲,徐州作为中间联结地带的优势必将凸显。二是政策机遇和条件。徐州是《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中列入的老工业基地城市,享受规划提出的投资、财政、融资以及土地等政策扶持政策。三是资源禀赋优势。徐州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以及历史人文资源,拥有千万户籍人口,也有中国矿大等一批高等教育资源,在由资源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过程中,应当说具备了后来居上的基础条件。

  徐州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沿东陇海线经济带,要用好“长板理论”。尤其是,在区位交通方面,充分发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处四省交界的独特优势,实施“东进西出”双向开放和“南来北往”双向贯通,培植核心产业和产业集群,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此外,徐州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城,应借助历史资源、文化优势,组织涉及“一带一路”方面的论坛、展览等平台交流活动,将连接优势渗透到社会、文化、国际交往等层面,进一步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加快各类开发园区转型升级步伐。只有提升影响力和综合实力,才能增加融入的端口和渠道;同样,只有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才能再造一个新徐州。

  打好基础编织好创业者的“摇篮”

  记者:众所周知,投资是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徐州如何进一步完善宜居宜业城市建设?

  章文光:有效投入是指转化成产出或效益的投入。有效投入的最终衡量标准,主要看企业创造多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如带来多少税收、提供多少就业岗位等。近年来,由于投资涉及的土地等机会成本越来越高,各地对投资强度也有了硬性要求,一定程度招商引资正在变成招商选资。但优质的、有潜力的“商”还是少数,对于除一线城市外的大部分地区,既需要扑下身子、积极主动,学会策略和谋略;也需要惜地如金、着眼长远,有战略定力。

  国务院2014年“62号文”出台后,徐州市的招商引资工作同全国一样,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拼政策、拼优惠条件,而是要在服务配套上着力,要真正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挖掘本地优势,策划优质项目、吸引两类投资者。一是招“大”引“强”,在符合城市产业发展定位,有利于主导产业壮大的方向发力,在致力于打造的重点产业链条上拓链、补链、强链;二是扶“优”扶“精”,对于那些有技术、有想法、有胆识、有企业家精神和潜质的“创客”要积极引进,从而让徐州既成为企业家施展更大才华的舞台,也成为创业者实现梦想的摇篮。

  很多时候,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投资并不能产生直接效益,但其关联效应不容忽视。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越来越成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进而创造更大价值的先决条件。徐州在这些方面有一定基础,未来的公共投资还要适当向这方面倾斜。诸如PPP等模式也可以大胆创新,以公共资本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在城市环境改善的同时,能够提供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教育、医疗和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这应当是宜居宜业城市建设最闪光的名片。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6-08-28/368940.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