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徐州市优化生产力布局指导意见》出台

 

◎徐州日报记者 刘作霖

8月30日,徐州市发改委在新城区徐州报业传媒大厦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徐州市优化生产力布局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产业优势更加凸显 产业体系更加健全

《意见》明确,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等重大机遇,落实主体功能区和产业强市战略,优化“一核、五沿”(都市核心区,沿东陇海线、沿徐宿通道、沿徐济通道、沿京杭运河和沿黄河故道)生产力布局,引导产业集聚发展、要素合理配置、资源集约利用,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集约高效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为打造区域性产业科创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空间布局更加优化。突出核心带动,完善沿东陇海线、沿徐宿通道、沿徐济通道、沿京杭运河和沿黄河故道产业发展支撑,推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特色发展、集聚发展,加快形成“一核、五沿”总体空间格局。产业优势更加凸显。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健康、现代物流、商贸旅游等重点产业,改造提升煤盐化工、冶金建材等优势产业,建成以光伏、工程机械为代表的世界级产业基地及一批国内一流的优势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到2020年,制造业产值达到2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占全部工业比重约40%,工业投资年均增速8.5%以上,实现“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转变;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000亿元、占GDP比重50%左右,实现规模扩张和质态提升;努力构建“6+6”现代工业和“333”现代服务业新体系,着力打造“255”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和30个重点服务业集聚区。《意见》还结合《徐州制造2025行动纲要》和《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实施方案》等文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未来重点发展方向,明确重点产业发展的各板块及目标。

按照“一核、五沿”构架

优化生产力布局

《指导》明确,推进重点产业向“一核、五沿”区域布局,通过轴向延伸、板块集聚,壮大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经济增长带,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完善区域综合服务功能。

强化都市核心区辐射带动。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商务商贸、科技旅游、金融服务等产业。以轨道交通、三环高架、徐贾快速路、绕城高速等通道为纽带,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区、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园、泉山经济开发区、徐州工业园、铜山经济开发区等为载体,强化徐贾、徐新(高新区)工业走廊支撑作用,构建以新、老城区“2中心”为核心,金山桥、坝山、翟山(城南)、九里山、城东“5组团”为拓展,铜山、贾汪“两片区”为外延的“2+5+2”都市核心区生产力空间格局,打造装备制造、新能源世界级产业基地、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产城融合示范区。

做优沿东陇海线产业质态。重点发展新型煤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产业。以东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徐海路等通道为纽带,东联连云港、辐射皖北豫东,沿线邳州市、新沂市两个中等城市为依托,邳州经济开发区、邳州高新区和新沂经济开发区、锡沂高新区等为载体,构建“特色突出、支撑明显、带动力强、开放融合”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形成徐连联合互补发展主阵地。

深化沿徐济通道产业转型。重点发展煤盐化工、清洁能源、电动专用车、汉文化旅游等产业。以徐菏铁路、徐济高速、徐丰、徐沛快速路等通道为纽带,北接齐鲁、西通豫皖,沿线丰县、沛县两个中等城市为依托,丰县经济开发区、沛县经济开发区和丰县电动车产业园、龙固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为载体,构建“主业鲜明、提质增效、生态友好、互动并进”的产业转型先行区,形成丰沛协同发展新格局。

丰富沿徐宿通道产业内涵。重点发展白色家电、纺织服装、临空产业、电子商务等产业。以徐宿淮盐高铁、徐宿高速、104国道等通道为纽带,东连宿迁、南通皖北,沿线睢宁县、临空新城为依托,睢宁经济开发区、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和宁江工业园、沙集和金泉电商产业园等为载体,构建“业态先进、绿色低碳、优质高效、协调融合”的特色产业先行区,形成突破睢宁跨越发展新局面。

加强沿京杭运河产业联动。重点发展生产资料物流和运河文化旅游产业。以京杭运河、微山湖西干道、骆马湖环湖干道等通道为纽带,贯通南北、辐射东西,沿线节点城镇为依托,徐州港、双楼港多式联运综合物流园和窑湾古镇等为载体,将沿京杭运河区域打造成为多式联运现代物流集聚带和滨湖沿河历史文化旅游廊道。

突出沿黄河故道示范带动。以黄河故道及贯通公路等通道为纽带,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优质粮食、蔬菜园艺、高效林果、生态畜牧为重点,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集中,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强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示范引领作用,打造“绿色生态、现代高效、融合发展、百姓富足”的现代农业示范走廊,建设区域性高效设施农业样板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推进产业合理分工

集约集聚

《意见》明确了以中心城市为龙头、中等城市为支撑、镇域经济为补充,推进产业合理分工、集约集聚,形成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板块发展新格局。

围绕中心城市建设,提升集聚辐射能力,鼓楼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云龙区重点发展现代金融、服务外包等产业;泉山区重点发展科技服务(电予信息)、高端装备等产业;新城区重点发展商务服务、现代金融等产业;铜山区重点发展绿色冶金、新型建材、绿色冶金、现代物流等产业;贾汪区重点发展特色装备、新型建材、绿色冶金、生态旅游等产业;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现代物流(保税物流)、商务服务(高铁商务)等产业;徐州高新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安全科技、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

围绕“五沿”空间格局,夯实中等城市产业基础。丰县重点发展煤盐化工、电动专用车、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产业;沛县重点发展清洁能源、铝加工、绿色食品、现代物流等产业;睢宁县重点发展白色家电、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电子商务等产业;邳州市重点发展新型煤化工、新材料(非晶、半导体)、木制品木结构、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产业;新沂市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高分子)、新医药、文化旅游等产业。

围绕重点中心镇建设,培育镇域特色产业,重点中心镇充分发挥连接中心城区、中等城市与农村的节点作用,做强产业、完善设施、增强功能,发展壮大产业集聚区,打造现代新兴中小城市;特色小城镇:根据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提升水平,优化调整结构,打造区域性商贸重镇、旅游名镇、生态小镇。

答记者问

问:我市现代服务业未来重点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我市将突出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开放合作、质态提升,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龙头企业,推进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协调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现代金融、商贸文化旅游业、房地产业、健康养老、商务服务、平台经济、软件和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每一个产业都明确了重点发展导向、重点建设集聚园区以及未来发展定位和具体目标。以科技服务业为例,依托研发平台和产业基础,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重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博)士工作站等科技服务平台,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整合设立科技产业园,打造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5%。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6-09-05/369684.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