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新区
沃土培育企业“森林”(调结构转方式·国家高新区调研行)
30余人,年销售收入四五百万元;1000余人,年销售收入2.5亿元。
这两组极为悬殊的数字,出自同一家企业。10年间,金现代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连上新台阶。发展为什么这么快?有人说,要感谢天帮忙;也有人说,是因为人努力。总经理周建朋却说,要论功行赏,还得说济南高新区的环境给力。
这番话,周建朋确属有感而发。2004年,金现代搬进济南高新区的一栋楼,有了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办公室,随后业务和规模迅速扩张。这座楼是济南高新区为包括金现代在内的5家企业量身定做的,每平方米的价格不足2000元。
处于创业期的软件企业,最困扰的还有服务器。自己掏个几十万元去买,价钱高不说,利用率还很低。但少了这些设备,再好的软件也开发不出来。在这个关口,济南高新区又添了一把“火”。
“当时在软件园D座有一个公共技术平台,我们需要的设备都有,做测试前提出申请就行,一分钱都不用花。”在那里,周建朋和同事们还有意外收获,“因为好多企业一起使用这个平台,我们一旦遇到技术问题,现场就可以直接请教,连外请技术人员的钱都省了。”
不仅如此,济南高新区还当起了“媒人”,把像金现代这种服务电力行业的软件企业撮合起来,搭建起名为“电力联盟”的协同创新平台。几家企业属于整个产业链条上的不同环节,共享市场,互相扶助。
“济南这地方,特别适合软件信息企业。”济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徐群总结了六个字——高不成,低不就。“一线城市各种成本很高,应用型的科技研发很难有竞争力;经济较差的地区缺乏资源、需求,企业也很难生存。济南的先天条件,加上充足的高校毕业生,优势明显。”
但能不能做好,则要看怎么干。电子信息产业在济南高新区的兴旺,并非仅凭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尤为重要。全市90%以上的软件信息企业集中于此,政府所有部门凝心聚力,从中央到地方各种资源集聚。
以八大公共服务平台为例,目前已累计投入6亿余元。这里所有设备都免费供企业使用,从软件开发,到流程管理,再到测试,企业可以享受全链条服务。
“企业弱化了设备的采购,产品相应就有了成本的优势,市场竞争力提高。”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企业服务部副部长彭绍毅说,如果算一笔账,政府同样是受益者。“企业的发展最终会体现在税收贡献上,今天的投入,以后会得到可观的回报。”
经过20多年发展,济南高新区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以及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未来,济南高新区将形成以“临空经济示范区、智能装备城、生命科学城、齐鲁智慧谷、齐鲁创新谷”为核心的产业布局。
矗立于济南高新区的一幢幢高楼大厦里,创新创业的因子日益活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的“神威蓝光”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系统,浪潮天梭K1服务器,世界已知的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量子保密通信城域试验网,诸如此类关键技术突破层出不穷。
在徐群看来,济南高新区未来的发展,还有赖于正在进行的体制机制改革。“行政体制上的‘大部制’、人员管理上的全员绩效考核、权力事项大量下放等,目标只有一个,不断改善利于企业成长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13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