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记者 刘作霖
通讯员 徐统综
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始终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产业升级“三大计划”,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区域优势互补,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全市经济在产业结构、发展质量、创新驱动、区域结构等方面均取得明显转型成效。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6950.65亿元;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8882.29亿元;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0523.10亿元;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1390.64亿元;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2215.91亿元,年均增长19.0%。
发展服务业被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201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1440.07亿元,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40.5%,首次突破40%;2012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1665.60亿元,2013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1960.91亿元,2014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2244.13亿元,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2460.06亿元,年均增长12.9%。
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1年的9.4∶50.1∶40.5调整到2015年的9.5∶44.3∶46.2,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二产1.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
全市重点培育装备制造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能源工业、煤盐化工、冶金、建材行业六大千亿元产业,已有四个超千亿元,2011年六大千亿元产业累计完成产值6694.95亿元;2012年累计完成产值8135.29亿元;2013年累计完成产值9397.34亿元;2014年累计完成产值10336.13亿元;2015年累计完成产值10989.58亿元,年均增长17.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0.0%。
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000.01亿元,2012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016.00亿元,201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598.29亿元,201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047.74亿元,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505.26亿元,是2010年的4.2倍。
2011年,全市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共31.19万户,2012年,全市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共34.82万户,2013年,全市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共38.06万户,2014年,全市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共43.35万户,2015年末,全市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共47.48万户,是2010年的1.7倍。
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加强“一县一策”分类指导,“丰县崛起”“突破睢宁”“沛北一体化”等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邳州新型工业化进程和新沂国家中小城市改革有力推进,五县(市)形成鲜明县区特色的主导产业,丰县重点发展煤盐化工、机械制造、纺织、食品加工、电动车制造、木材加工等主导产业;沛县主攻铝产业、盐化工、煤化工、煤电以及农副产品加工、清洁能源、光伏产业;睢宁重点发展白色家电、纺织服装、皮革、生物医药、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新沂重点发展基础化工、精细化工、能源和生物化工、新材料(高分子)、新医药等产业;邳州重点发展新型煤化工、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装备制造、板材家具、节能环保、电力能源等主导产业。县域经济“特色化”引发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县域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年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011年,五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44.2%、41.9%、44.6%、45.8%和36.8%。2015年,五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50.1%、49.0%、56.4%、49.2%和37.6%,分别比2011年提高5.9、7.1、11.8、3.4和0.8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徐州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