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治国理政新方略
改革攻坚进行时
苏州飘来两朵“云”。8月12日,腾讯“云+未来”峰会走进苏州,与本土企业亲密接触。此前的8月2日,阿里云计算(苏州)有限公司开业,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与苏州合作的大幕正式拉开。
站在风起“云”涌的关键节点上,“中国制造”重地苏州迎来产业转型良机。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说,“十三五”时期,苏州要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快促进实体经济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用“互联网+”全面改造提升“苏州制造”,使支柱产业如虎添翼、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未来产业强势崛起,加快迈向中高端乃至顶端。
实体经济,全面拥抱“互联网+”
两朵“云”同时飘来,看中的是苏州良好的发展“气候”。正如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说,苏州在制造业、科技创新等方面有着良好基础,是全国制造业发展样板,这里有面广量大的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需求。
实体经济基础扎实是苏州经济发展的鲜明特色。2015年,苏州工业总产值超3.5万亿元,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二。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曲福田说,实体经济与互联网“融合催生”既是苏州的潜在优势,也是苏州的发展机遇,更是苏州的发展方向。在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苏州亟待发挥自身制造业发达的优势,拥抱“互联网时代”,抢抓“互联网+”机遇,引入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服务,实现产业提质增效。
苏州的实体经济优势和地方领导对于“互联网+”的强烈追求,引来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的实地考察。双方一拍即合,迅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随即擦出火花。8月初,阿里云与苏州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签约,联手打造光伏切片智能工厂,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光伏切片的良品率,而良品率每提高千分之一点,可节省上千万元生产成本。未来,阿里云将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应用,促进制造业延伸价值链和服务,让工业企业和消费者实现“一键对接”。
阿里与苏州深度互动,其他互联网巨头也不甘落后。腾讯与苏州多家大数据企业共同发起产业联盟,推动苏州产业发展;百度创业中心落户苏州,引入了互联网医疗、旅游、教育、智能硬件等领域的创业团队。纷至沓来的行业巨擘,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互联网能量块”,为苏州再造实体经济新优势提供了动力引擎。
制造企业,“云”端漫步刮起“转型风”
“不出张家港,我们就可以实现对集团旗下所有光伏设备运转状况的全面监控,这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重大利好。”张家港光伏企业爱康集团董事局主席邹承慧说。该集团总部厂区有个云端集控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巨大的营维集控系统屏幕,实时监控集团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光伏电站的运行状况,每个电站的实时监控画面、运行数据、发电效率、维护情况等尽在眼前。借助互联网服务,爱康集团已从单纯的光伏配件制造商成功转型为光伏电站综合运营商,同时,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企业还研发绿色能源理财产品,实现大众普遍参与的“能源消费”。
“云”中漫步,网上遨游。制造企业的深入互联网化已成为苏州实体经济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鲜明风景,互联网进企业、入车间、联设备,刮起了产业转型阵阵旋风。科沃斯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深度“触网”,公司的扫地机器人在网上热销,成为去年“双十一”期间销售额最高的苏州本土企业;盛虹集团引进工业机器人并导入互联网技术,用工减少34%,年平均节省成本1500万元。这些制造企业腾“云”驾雾,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不久前,苏州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智能装备和物联网应用的若干政策》,规定从2016年至2018年,市级财政每年新增不低于5000万元的工业转型升级扶持资金,支持智能装备和物联网应用。“苏州制造业发达,但中小企业占比大,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服务大平台。”中国联通苏州分公司副总经理徐伟斌介绍,企业搭乘“互联网快车”,工业信息基础设施是关键。联通公司正在大力推进“企企通”工程,构建服务智能制造的“网+云+端”,目前已和苏州10家产业园、60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
网上“独角兽”,拉动服务业驶上快车道
“苏州消费互联网非常发达,但工业互联网才刚刚起步,企业应用互联网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金晓虎认为,推进苏州实体经济和互联网融合发展,落脚点是产业结构调整,除了制造业企业自身的互联网化,互联网经济培育壮大至关重要。
站在当前方兴未艾的互联网+“风口”上,苏州“飞起”了一批发展前景广阔的互联网企业,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独角兽”企业。统计显示,苏州互联网产业已经挤入全国第二梯队,累计有46家企业获得A轮以上投资;在2016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中,同程旅游、蜗牛数字两家互联网企业分别排名31和78名;国内排名靠前的互联网企业、软件企业大多在苏州发展业务。
互联网深度改变了市民消费习惯,也催生了一批“未来产业”。如今,网上买菜已经成为苏州市民的新生活方式,“食行生鲜”网络平台随即应运而生。“食行生鲜首创线上预订、线下社区自助提货的商业模式,一手牵农民,一手牵市民,减少中间环节,打造‘家门口的菜市场’。”苏州食行生鲜CEO张洪良介绍,食行生鲜还建立起产品追溯系统,保证了每一盒菜在采摘、分拣、包装、运输、收取的各个环节可见、可控、可追溯。迄今为止,“食行生鲜”已在苏州、无锡、上海等地建立社区站点1000多个,活跃用户家庭数超过20万户。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苏州17家服务业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实现营收88.5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7倍,互联网平台经济初具规模,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李仲勋 陈雨薇 高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