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日报讯(记者 赵卫东 见习记者 吴悠)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我市全面建成小康、全面振兴转型、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的奋斗新征程。市发改委迅速传达学习市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全国老工业基地振兴示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宜业宜居的民生幸福城市“五个城市”发展定位,为构建全面振兴转型发展新格局,当好苏北全面小康排头兵、苏北振兴强引擎、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增长极提供新的动力支撑。 全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注重推进产业布局优化调整。按照优化生产力布局指导意见要求,优化“一核五沿”生产力布局,支持各板块发挥优势、攥紧“拳头”,重点发展2—3个特色产业集群,培育1—2个销售超500亿元的主导产业。全力推进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徐州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淮海科技城、徐州科技创新谷“一院一城一谷”建设,积极对接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试点等,加快打造若干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努力创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力推进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全面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新水平。研究制定建设区域经济、商贸物流、金融、科教“四个中心”规划建设意见,重点把握建设维度,科学构建指标体系,围绕全市“2+6+15”空间布局体系,加快推进主城区15个功能集聚区建设。按照五级城镇体系建设要求,制定出台《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指导意见》,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激发新型城镇化巨大潜力。聚焦金融中心建设,加大企业发债工作力度,积极筹划国家鼓励的城市停车场、地下综合管廊等7大类专项债券,建立健全股权融资项目库动态管理机制,推动省投资基金加快设立初期规模为20亿元的全面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投资基金。 积极构建社会民生新格局。构建完善社会建设十二大体系,探索建立系统完备、群众认可的社会事业发展评价考核办法,提升社会建设实效。加大民生领域资金争取力度,抢抓国家资金重点向民生工程倾斜的有利机遇,围绕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保障工程等重点投向,精准对接,夯实民生保障基础。主动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着力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形成以人才支撑产业、以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互动新局面。制定实施“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完善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动由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本强市转变。持之以恒抓好为民办实事工程,重点安排与百姓“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密切相关的民生项目,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不断激发改革开放新活力。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围绕“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载体平台、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现代农业和脱贫攻坚”等制约我市发展的突出短板,切实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实施意见推进落实,狠抓项目投入,增强发展后劲。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工作,切实抓好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和“多评合一”工作落实。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有关规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落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探索推行“先审后验”审批模式,开展“网上审批、快递收送”服务模式试点,为企业和群众创业兴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加快推动我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行动计划、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三年行动计划、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落实,积极拓展双向开放新空间。深化区域合作发展,加强多领域深层次的南北专项合作交流,全力推动南北共建园区建设发展、提档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