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双十一”
———沙集“80后”电商陈晓的一天 ■两年前从上海辞职回家创业,带领24名工人生产板材家具
■“双十一”带来双倍销量,近半个月每天加班加点赶工
□晨报记者 沈扬
在电商领域,睢宁县沙集镇远近闻名,随着上个月15日马云的造访,“沙集模式”再一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双十一”,一个电商欢聚的日子,沙集镇的电商们准备的如何了?昨日,记者实地探访,通过“80后”创业者陈晓的一天,看到了一个普通电商忙碌背后的未雨绸缪。 ■返乡建厂自己干 两年闯出门道 陈晓,沙集镇东风村人,1983年生,曾在家种过地,后闯荡“上海滩”卖房子。 他有两个孩子,大的10岁,小的7岁,漂泊在外心有牵挂,所以两年前,他从上海返回老家。那时的东风村,已然因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红火一方。 眼见这行能赚钱且入门快,陈晓也加入了,那年,他从邻居家拿货,在网上注册店铺寻找买家,干得倒也顺风顺水。 通过一段时间的经营,陈晓逐渐积累了客源,为了利润最大化,他开始单干,在家门口盖起了上百平米的厂房,添置机器、广招工人,产销一体的独立创业之路,便自此展开。 令陈晓没想到的是,在短短两年内,他已在东风村众多的电商中站稳脚跟,有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双十一”订单猛增 24名工人加班干 11月9日,距离“双十一”仅剩两天,这是冲刺备货的最关键时期。 早晨6点,陈晓爬起床来到车间,来不及吃饭便开始打理屋子、查看板材。在这个加工电视机柜和茶几的厂房里,原材料是否足够是陈晓最关心的问题。“双十一”他接了大量订单,但如果材料不足做不出货,可就要砸了信誉。 看了一圈,原材料很充足,陈晓放了心。7点左右,工人陆续上工,不久,机械声此起彼伏,一天的忙碌开始了。 在这间三四百平米的厂房里,陈晓一共请了24名工人,有本地和周边的乡里乡亲,也有临近的宿迁农民,大家聚在这里,根据工种的不同,每月拿着少则3000元,多则7000元的工资,很是满足。 繁忙的间隙,陈晓和工人们有说有笑,车间里的气氛很是融洽。 ■日发货量15吨 300件家具走向全国 上午10点,一辆货车停在工厂门前,工人开始把打包好的成品家具搬上车,这一车要拉走大约300件,重达15吨。 如果不是“双十一”,陈晓每天的走货量也就8吨左右,但从上个月20日左右,“双十一”的旋风便提前刮了起来,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铺天盖地涌向沙集,陈晓的家具销量几乎翻了一倍。 装货持续一个多小时,这期间,陈晓也没闲着,他在工厂和货车之间两头跑,加工和配送都要照看到,有时人手不足,陈晓挽起袖子搭手干活绝不含糊。 临近午时,货总算装完,擦去汗水、掸落尘土,陈晓和工人开始准备吃饭。 “家具是我们用心打造的,从这里流入千家万户,希望它们能为这些家庭带来美好。”和记者说起内心的感受,陈晓很是高兴,他觉得这是他最真实的幸福。 ■加班加薪都乐呵 希望生意越干越大 从吃完午饭到下午5点,生产一直在继续。往常,到了下午5点,工人就该下班了,但这几日,“双十一”的影响让大家在晚饭后依然要加班干。“根据我的经验,每天15吨的走货量,大约得持续到这个月中旬,所以我们得加班加点。”陈晓说,他和工人早已达成默契,为了“双十一”,工人们多干点,工资他也多给点,大家都很高兴。 晚6点,记者走出陈晓的工厂,在大门口的一角,发现立着一块招工牌———包装工、封边工、男杂工…… “好工人是扩大生产的根本,但现在好工人很难招。”对陈晓而言,在像“双十一”这样的日子里,月入过10万不成问题,但他依然憧憬着,未来能招到更多有技术的优质工人,帮他把生意越干越大,而自己在致富的同时,也能帮助更多乡亲增加收入,过上更好的生活。 ■“沙集探索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新路径” 记者从沙集镇政府获悉,截至9月底,沙集镇有物流快递公司(分公司、子公司)73家,物流快递总收入达7.1亿元;拥有电商11696户,网店15869个,实体企业1693家,皇冠、双皇冠网店超100个。同时,相关配套产业还有摄影企业24家、电商运营服务机构3家、原材料供应商70家、五金配件36家、床垫加工厂42家、纸箱厂12家、会计服务公司14家等。而睢宁全县的“淘宝镇”、“淘宝村”数量更是位居全省第一,共有3个“淘宝镇”、22个“淘宝村”。截至9月底,全县共有电商25276家、网店36289家,实现网络零售额113亿元。 “阿里巴巴会和沙集一起努力,共同打造‘沙集模式’,将这里的产品和服务推向全国、推向全世界。”在马云的眼里,“沙集9年多的发展令人鼓舞,不仅成为一个地区脱贫的典型,也探索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径。” 据了解,睢宁县政府已与阿里巴巴(中国)软件有限公司举行了“睢宁县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签约仪式”,双方本着“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发挥各自资源、技术优势,将进一步提高当地电子商务服务水平,逐步推进电子商务服务的延伸和扩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