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讯(记者 孙盈)12月6日,市城乡建设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市村庄环境改善提升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年初,我市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启动开展了“徐州市村庄环境改善提升行动”。“十三五”期间,我市将着力实施村庄环境改善提升工作,多元渐进、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农村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为此,我市大力开展了镇村布局规划优化调整工作,合理确定规划发展村庄和一般村庄,分类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引导规划发展村庄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其中将“重点村”建设成为“康居村庄”,将“特色村”培育成为“美丽村庄”;“一般村庄”重点改善居民基本生活条件,达到“整洁村庄”标准。目前,我市已确定规划发展村2327个,一般村庄8355个。
在改善提升村庄环境的过程中,我市充分考虑村庄在自然条件、空间形态、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因村施策,努力做到乡土、自然、有机、多样。与此同时,环境的改善并不意味着传统的缺失。我市在试点村改造过程中,注重保护乡村景观和乡土文化,尤其是乡村的传统肌理、空间形态以及承载乡愁记忆的公共空间,保持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在此基础上,提高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带动农村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以铜山区利国镇西李村为代表的一批示范村庄塑造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人文佳境。
村庄环境改善提升工作,让农业功能拓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初步构建了乡村休闲娱乐、景区附属接待、民俗文化体验、设施农业观光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还带动了农家乐餐饮、农副产品销售、食品加工等行业发展,壮大了农村经济,实现了“以整治促发展、以发展带整治”的良性循环。伊庄镇倪园村、汉王镇西紫山村等开展农家乐示范村建设试点,凭借自身特色资源,日渐成为徐州及周边游客乡村度假旅游的好去处。
通过近一年来的努力,当前我市村庄环境改善提升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培育出了一批新的亮点、试点村庄。2016年度,铜山区柳泉镇北村等16个村庄被定为江苏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项目,沛县汉兴街道张楼村前宋庄等10个村获批“省康居村庄”项目。邳州市官湖镇授贤村等6个村获批“省级传统村落保护”项目。
截至目前,我市2016年度省级试点示范村庄已达32个,争取省级奖补资金6890万元,试点村庄数量和奖补资金均位于全省前列。
◆相关问答◆
问:村庄环境改善提升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我市开展村庄环境改善提升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一是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二是建设康居村庄和培育美丽村庄。依据镇村布局规划,将“重点村”作为乡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的配置重点,建设“康居村庄”。“特色村”要突出乡村特色风貌塑造,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传统肌理和自然景观,凸显乡村美景和田园风光,培育“美丽村庄”;三是保护传统村落。将具有一定历史沿革、保持传统空间格局、留存公共空间记忆的村落列为重点,作为省美丽宜居乡村培育对象。在加强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建筑组群保护工作的同时,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环境,合理挖掘和利用各类文化遗产,发展村落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促进传统村落复兴。
问:在村庄环境改善提升过程中,如何处理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
答:传统村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基因和标志符号,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也是“乡愁”记忆的重要载体,需要加强保护。同时,传统村落也是村民的生产生活空间,随着时代的进步,村民对提升村庄公共服务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更加迫切,需要妥善处理好保护与更新的关系,要将保护传统村落和提高村民生活质量融为一体,巧妙融入现代元素,改善村落基础设施。
一是保护好历史建筑、传统建筑和传统村落的格局肌理、空间尺度、乡风民俗,尊重村庄与自然环境及农业生产之间的依存关系。
二是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前提下,注重挖掘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特色资源,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三是在做好传统村落保护的同时,根据村民生产生活实际需求,整治村庄环境卫生,合理改善和更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村民的人居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