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记者 甘晓妹 见习记者 周婕 晒着暖洋洋的太阳,泉山区奎园社区学前儿童看护点的大班学生戚梦洁,指着教室墙上的图案,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念道:“这是蝴蝶和蜻蜓,它们在花丛中飞啊飞……”旁边3岁的弟弟戚艺腾,也学姐姐有模有样地说着。 奎园社区“学前儿童看护点”是泉山区33家挂牌看护点中的一个。在取缔无证幼儿园的过程中,泉山区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将部分符合基本条件的无证幼儿园建设为学前儿童看护点,并纳入管理和服务,解决部分适龄儿童的看护问题,并以此加快清理整顿无证幼儿园,促进看护点在条件完全具备时逐步发展为正规合格的幼儿园。 政府责任 除了“堵”更要“疏” “目前,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最短板,补齐这块短板,首先要转变观念,强化政府责任。”泉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几年,泉山区在学前教育的“大动作”不断——2011至2015年,新注册公、民办幼儿园14所,投入新改建费用5000万元;自2013年起每年投入100万元左右实施了学前教育免费教科书和免费工作手册工作;2015年,泉山区所有直管公办园均按照课程游戏化要求,全面启动了户外场地改造计划。 不过,在泉山区主要负责人看来,“政府主导”不仅是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性投入,也包括如何通过政策设计,破解发展难题。这才有了泉山区在全市领先的又一招——“学前儿童看护点”。 无证幼儿园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各级政府的心病。2015年6月,泉山区启动了取缔无证幼儿园的专项行动。在行动的最初,区委书记赵兴友亲任领导小组组长。 经过普查,泉山区共有无证幼儿园77家,对于这些无证幼儿园,严格按既有标准予以取缔,肯定不现实。“一旦全部取缔,而又没有合格的幼教资源跟进,就意味着一大批孩子会失去庇护平台,被迫游离于幼教之外,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不堪设想”。 政府从民生需求出发,才能切实解决问题。一方面,作为外来人口大区,泉山区幼儿教育还存在着幼儿教育资源短缺,特别是二胎政策放开后,适龄入学儿童人数激增;而毋庸讳言,城市中一些孩子特别是外来工的孩子还面临着“入园难”。另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无证幼儿园资源也可以充分利用,能不能由“取缔了之”变成“为我所用”? 经过严格的考察筛选,泉山区对77家无证幼儿园中条件相对恶劣的11家实施了关停,在教育部门备案、正在整改的27家,具备基本条件经过提升、即将注册为幼儿园的6家,另外33家经过食品、园舍和消防安全认定等严格审核,统一挂牌为“学前儿童看护点”,将之纳入现有的监管体系。 由无证幼儿园变身“学前儿童看护点”,由“无证”变成合法,凸显社会管理创新,在其社会管理创新背后,凸显的是泉山区浓浓的民生为上的理念和情怀。 33个“看护点” 教学环境并不低人一等 走进奎园社区“学前儿童看护点”,记者有些惊讶于眼前的景象,虽然建筑面积并不大,但是该看护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楼道、教室、卫生室、活动室,温馨感动的教育细节无处不在。 “一个孩子每个月的伙食费和保育费只要300元,而且就在家门口,对于我们这样的工薪家庭来说,看护点是最现实的选择。”戚梦洁的妈妈向记者感叹道。 据介绍,这个“看护点”共有170多个孩子,从托班至大班设施全面,所有教材均引入与公办幼儿园一样的模式。教室和学校环境布置上,更是打出了“环保温馨”牌,校园里的美丽装饰随处可见,它们都是由心灵手巧的老师们将废物重新利用而来的。 “我们的看护点在建筑、消防、卫生、安全方面全部合格,只是受场地限制,生均活动面积没有达到幼儿园标准。”其负责人王文芬告诉记者,她正与相关部门协商,争取在周边建设活动场地,这样就可以争取申请创办民办幼儿园。 据了解,泉山区学前儿童看护点建设管理实施属地负责原则,各街道办事处是看护点建设管理的直接责任主体。根据《泉山区学前儿童看护点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讨论稿)》要申请成立学前儿童看护点,不仅在用房建设、常规设施设备、工作人员、管理、收费等方面要符合要求,还必须通过住建、消防、食药监、卫生等部门的考核批准。 “学前儿童看护点还实行年审制,由所在街道办事处负责,如果有不符合要求的,就不能批准。”泉山区教育体育局幼教办人员孙敏表示,“准入适当放低要求,但是日常的管理要更严格,引入动态化管理。” “学前教育看护点是政府经过认真审核后批准的,市民可以放心地将孩子交到这些学校。如果是除此之外的无证幼儿园,孩子的安全等利益都很难保证。”孙敏说。 长期保障 让适龄儿童享受优质教育 泉山区叶语田园幼儿园本来是一个看护点,通过政府帮扶改造,升格为幼儿园。12月2日,市委书记张国华来到这家幼儿园。在深入了解幼儿园的日常运营和安全管理等情况后,张国华对泉山区取缔无证幼儿园过程中的各种举措给予了充分认可。 张国华还要求相关责任单位,要把幼儿园的布局建设列为明年为民办实事的重点任务,切实抓好幼儿园的布局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管,推进民办幼儿园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运营,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 近年来,泉山区的学前教育一直呈持续高质发展的态势,目前全区省优质园的占比达到了85%,是苏北唯一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区。 “幼儿教育资源的紧张主要是针对优质资源而言。从以前的‘有学上’到现在的‘上好学’,家长们对幼儿教育的期望值不断提升,突围的关键在‘均衡’二字上。”在泉山区教育体育局局长王建看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是幼教事业健康发展的“牛鼻子”。 “公平的另一个维度是‘阳光普照’,让民办园也能分享公共资源,慢慢成长起来,才能与公办园平分秋色,真正有效缓解‘入园难’。”这既是泉山教育人的美好愿景,也是他们实实在在的行动纲领。 近两年,泉山区把学前教育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加以推进,围绕“均衡”做文章。针对民办园占比大的特点,泉山区出台了《公、民办幼儿园教干工作交流办法》,每年,均安排一定比例的公办和民办园师资进行岗位互换交流,建立“以公办省优质园拉动民办园、以公办省优质园优秀教干带动民办园教干”的交流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2015年,在区财政的支持下,泉山区在全市率先做到了公、民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统一拨付,享受同一待遇,都为520元。 随着旧城改造和西部城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泉山区学前教育又将迎来一个急速发展的时期。单就目前已规划的西部雨润和荣盛城地块、南部的姚庄地块等新开发小区,未来几年内将有近20所幼儿园陆续投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