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守与成长中擦出火花 ——丰县法院多措并举激励新老干警立新功 |
◎徐州日报记者 范海杰 通讯员 杨梅花 袁鹏 35岁以下干警占比37%,46岁以上干警占比38%,这样一个“哑铃状”的年龄结构,是近年来丰县法院干警队伍长期处于的状态。人员流失导致的结构严重失衡,成为了困扰法院的难题之一。能否深挖内潜,让占比超过3/4的两代人,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成为了“破题”的关键所在。 坚守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在今年丰县法院的“荣誉天平奖章”颁发仪式上,该院党组书记、院长高永讲了这样一段话:“虽然按照古人的说法,我们已经步入了知天命的年龄,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们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认真思考、规划今后的人生……” 充分调动“老”法官的积极性,是化解案多人少与青黄不接双重矛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为此,该院深入分析研究每个人的特质,有针对性的进行适岗调整,做到“因人而异”:善做群众工作的,安排其从事速裁、调解、信访等工作;审判业务精湛的,则鼓励其在办理好案件的同时,将自己的“一身本领”传递下去。从而让老法官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发挥更大的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这一过程中,院庭长的模范带头作用不可忽视。近年来,该院积极推进院庭长办案,制定出台并修改完善了相关办法,要求院庭长不仅要亲自到一线办理案件,还要多办理疑难、复杂和新类型案件。今年以来,该院院庭长结案总数超过全院结案总数的32%,这已是连续多年超过三分之一。 职业情怀,是支撑很多老法官依然奋战在一线的重要动力。采访中,很多老法官都不约而同地表示,虽然不能干一辈子的法官,但都把法官当做了终身职业。工作再苦、再累,外界再多不解和非议,也不后悔当初的选择,也仍愿意继续干下去。 在他们看来,这样的想法就是简单的眷恋、难舍与追求。一位年逾五旬的法官提到,自己这个年龄在以往已经可以退下一线,之所以现在还在办案,是因为自己放不下这份职业,“敲了几十年的法槌,这要是猛一放下,心里还是会感觉空落落的。” 成长 不用扬鞭,自会奋蹄 年轻,虽有青涩与迷茫,但更多的却是活力、冲劲与进取,这在丰县法院的年轻人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刚刚接过法袍半年的王晓冬讲述了这样一件事:3年前刚来上班的时候,有一天被安排到导诉台值班,当时自信的以为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知识,足以应对简单的导诉工作。可当不断有当事人来问起诉需要什么材料、诉讼费用该怎么缴纳这些看似简单问题的时候,顿时觉得初出茅庐的自己还是太“嫩”。而三年后的今天,她说曾经的迷茫、胆怯、不安等等,都变成了提高自己的动力——不会的就千方百计的看书、请教,去学懂学会,才能真正做到镇定自若、风轻云淡。 在丰县法院,像王晓冬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肯学习、不服输、有拼劲,是很多老法官对他们的评价。很多年轻法官都表示,如果不尽快提升自己,不能适应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需要,就不能成为一名好法官。 基于此,他们都在努力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碰到难案,没有想着绕过去,或是依赖他人,而是钻进书堆里、网络里查资料、理思路。工作忙碌,也会自觉加班,唯恐耽误了办案进度。就连在食堂坐一起吃饭,言谈之间更多的也是与案子有关。有时甚至拿着筷子比划了半天,饭还没有吃上一口。 而为了满足青年法官的成长需求,丰县法院千方百计地搭建平台,专门成立由年轻人组成的法律适用小组,组织青年法官参与旁听专业法官会议时,定期安排审判委员会委员旁听青年法官的庭审,进行点评指导……一系列的举措,为青年干警的成长增添了助力。近年来,该院的青年干警已逐渐成长为各自所在部门的业务骨干,7人走上了中层干部岗位,多人立功受奖,撰写的多篇调研文章和裁判文书在国家、省、市的评比中获奖。 承启 薪火相传,责无旁贷 11月22日,今冬的第一场雪飘然而至。临下班,初任法官张超在微信群里发了一段话:“被告不到庭无法查清事实,结束庭审后直奔被告所在地,当场调解成功,风雪夜归人。”庭长老周很快回了一条:“杠杠的,原以为找不到人呢,辛苦了。” 像这样“新”与“老”的互动,是丰县法院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一幕。 让青年干警尽快成长,是丰县法院在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下,提出的解决思路。“相对于老法官,理论功底扎实、对新生事物接触较多,是年轻人的优势所在。”该院副院长卜庆峰说道,“将‘老’人的经验,传授给‘新’人,去弥补他们在阅历上的不足,是提高年轻法官水平的有效途径。” 为此,该院在近年来坚持实行青年法官导师制,还经常举办专题培训,促进他们的司法能力尽快提升。特别是在深入推进审判权运行机制的改革过程中,该院积极探索让法官助理在审判长的带领下适度参与庭审,“真刀真枪”地坐在审判台上审理案件,无疑促进了年轻人对理论知识的吸收与运用。 而这样的做法,在老法官看来是责无旁贷的。“他们就是法院未来的中坚力量,我们这些‘老家伙’就是要倾尽所能把他们培养好。”该院民二庭庭长刘承训说道,“我们也是从这个年龄过来的,让他们把基础打牢靠、少走一点弯路,既是责任也是义务”。 在这样的认知与导向下,两代人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既是老师又是同事,这让原本存在的“代沟”也消除了许多。 “论案无大小”,这样的基调也让年轻法官更能放得开,思维的碰撞让他们成长得更加迅速。截至目前,该院35岁以下青年法官已办理案件6942件,占到全院受理案件总数的53.4%;审、执结4961件,占到全院结案总数的50.7%。 正如该院一名法官助理所说,当渴求成长的自己,遇到了倾囊相授的传道者,进步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正是一代代法院人的传承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