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融入 转型发展 集聚创新力量 ——连线铜山区代表团团长、铜山区委书记王维峰 |
|
◎徐州日报记者 胡明慧 曲美惠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目标明确、路径清晰,重点突出、举措扎实。报告对徐州新一轮发展作了深刻思考,特别是对铜山发展高度关注,提出了加快融入主城区、实现转型发展,提升徐州高新区高端产业和高端要素集聚力承载力的要求。铜山区将紧紧围绕《报告》确定的年度目标,进一步提升站位、强化责任、奋发进取、务实苦干,争当苏北决胜全面小康领军作用的排头兵、淮海经济区建设龙头作用的主力军,以各项指标的优异成绩、各项工作的过硬成果,确保在徐州发挥“三个作用”中走在前面。 突出供给需求两端发力,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推动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一是集中力量突破“四个一批”工程。强力推进市重大项目和区55项重大项目、75项城建重点工程、50项民生实事和40项农业农村工程“四个一批”项目,加快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牢牢抓住招商引资生命线工程。积极对接中科院、中关村、上海、深圳等产业创新高地,着力引进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项目。三是更大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做大做强以电子信息、安全科技为主导,智能装备、汽车及核心零部件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同时加快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提升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构建区域竞争新优势。一是促进高新区做大做强。瞄准一流国家高新区目标,提高在全市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的带动性和支撑力。二是加快载体平台建设。全力建设徐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徐州科技创新谷和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三大创新平台,出台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招引政策,力争新引进院士团队4个、“千人计划”专家10人、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20人,新增国家级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4家。三是大力开展协同创新。持续推进与矿大、吉大、浙大、华中科技大、北科大“5+1”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和省、部共建“蓝火计划”,加强同沿京沪线、陇海线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 加快新区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打造宜居宜业新铜山。一是推动城区扩容提质。加快“四路两河一湖一线”综合开发,引进恒大、碧桂园、融创等知名企业进驻,加快万科城市广场、迪卡侬运动卖场项目建设,推动北京路向南连接外环、黄河路贯通新城区等重大设施建设,尽快建成有人气、有品质的徐州南部主城区、第一商业副中心。二是强化片区支撑。制定生产力布局规划和片区发展规划,充分发挥重点中心镇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各镇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一批有特色产业支撑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和卫星城镇。三是突出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快公共厕所、公交首末站、公交站台、公共自行车、公共停车场和公共道路等“六公”建设。与中星微合作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网格化、长效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努力形成与现代城市相适应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持续增进民生幸福,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一是拓宽富民增收之路。落实好省33条富民增收措施和市“八项富民”工程,努力让群众的口袋更加殷实起来。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春风行动”,切实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实施精准脱贫行动,今年再完成两万低收入人口脱贫和8个经济薄弱村达标任务。二是托稳社会保障之底。改造老旧小区35个,建成文沃、望城街坊中心,打通海河路、运河路等“断头路”。重点实施好幼儿园整治、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城区中小学建设等民生实事。新增3000万元大病救助资金、4000万元贫困生资助资金,今年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基本消灭水泥路“空白村”,明年要让全区130万群众都能喝上经过水厂处理的地表水。三是筑牢社会治理之基。搭建区镇村三级平台,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