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徐州日报记者 甘晓妹 道路两边是绿油油的麦田,偶尔飞来几只喜鹊在空中盘旋,村里随处堆放着废弃的黄沙,没走几步,就可以看见一处“冲天炉”透出围墙——3月7日,沛县杨屯镇旧姚桥村就以这样的面目出现在“263”行动暗访组的面前。 “这个村子里曾经有十余家小铸造厂,经过多次整顿,仍然有工厂顶风作案,违规生产,这一次,一定要把他们都‘铲掉’!”“263”暗访组工作人员的话掷地有声。 十余家“小铸造”多数停产 沛县杨屯镇旧姚桥村是远近驰名的铸造之乡,该村的“小铸造”主要给机械企业制造配件,一度是村里的支柱产业。这些铸造厂以各种废旧钢铁为原料,“冲天炉”是铸造流程中用来熔化铁水的主要设备,也成了村里的一“景”。 闫成富的兴辰制造有限公司,就在村头,紧挨着宽宽的卞庄路。推开铁门,这里实在没有“公司”的派头——一圈旧瓦房,围着不到200平方米的院子,院子里堆着石渣和抵账的旧铁件,一台“冲天炉”已经拆得只剩下炉身,锈迹斑斑。 “前几年,村里厂子红火的时候,俺门口这条路上经常停满车,都是来拉货的。后来,环保部门查处‘冲天炉’,不让小厂生产,这条路就安静了很多。” 站在院子里,闫成富有些寂寥,“俺的厂干了七八年,生产砂轮机铸件,最红火时用了二十多个工人,不让干了,真舍不得。” “这些厂子收废铁,然后冶炼,最后再铸造成配件。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晚间作业,冶炼时,鼓风机一吹,这个村都能听到机器运转的声音。” 围观的村民七嘴八舌地说,“排放的浓烟,更让人受不了,我们都不敢开窗户。村里的地上、房上、树上,甚至家里的桌子上都是一层厚厚的黑灰,擦都擦不干净。” 有电炉还在偷用“冲天炉” 朝村子里面走,透过高高的围墙,暗访组又看到好几处“冲天炮”。村民袁新喜的小工厂,也是大门紧闭。在暗访组人员的要求下,袁新喜打开了大门。 “我们厂是给挖掘机做配套的,一年产量5000多吨,产值2500多万元。” 袁新喜告诉我们,虽然经过了多次改造,但生产中除尘、脱硫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 暗访组继续在村里观察。突然,空气中传来一股刺鼻的味道,“还有工厂在生产,快开门!”暗访组人员猛地推开了路旁一家工厂的厂门。 果然,在1000多平方米的红光铸造厂里,还在进行生产。院子里矗立着一座“冲天炉”,地上,一块刚出炉的钢水,散发着炙热的高温。旁边两间屋里,七八个浇筑工人在忙碌着,一排排浇筑完成的配件正在冷却烘干。 “这家厂正在使用的‘冲天炉’熔化率仅为1吨/小时,且没有配套任何环保设施,不符合铸造行业的准入要求。”暗访组人员发现,这家厂其实已经建好了污染较小的电炉,可仍在偷偷使用“冲天炉”。 小炉子产生的污染不小 据记者了解,早在 2013年,国家工信部就发布了26号公告,即《铸造行业准入条件》,明确要求“现有铸造企业冲天炉的熔化率应大于3吨/小时,不得采用无芯工频感应电炉、0.25吨及以上无磁扼的铝壳中频感应电炉、铸造用燃油加热炉;新(扩)建铸造企业冲天炉的熔化率应大于5吨/小时,不得采用铸造用燃油加热炉。” “旧姚桥村强制停产的冲天炉均为熔化率应小于3吨/小时的‘土炉子’。这些炉子熔化铁水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暗访组人员告诉记者。 “我们厂一年干八九个月,一个月才用一次炉子,一次开五小时,一年才能产生多少废气?” 红光铸造厂的厂主陆兴发似乎很不服气。 “这种炉子排放量确实不大,但完全不具备改装环保除尘设备的条件。” 暗访组人员向他解释,如果不进行任何处置,产生的烟尘直接向空气中排放,会严重污染环境。 据介绍,除了冶炼过程中排放的烟尘污染大气,“小铸造”在型芯制作时会使用粘合剂,这种工艺会排放出VOC;浇筑、冷却过程中,也会产生废气污染和固废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