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绿色发展脊梁 沛县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
|
◎徐州日报记者 孙盈 通讯员 杨林静 王辉 每天早上出门前,家住沛县的王女士都会习惯性拿出手机,打开手机上的天气APP查看当天的空气质量。和王女士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了解身边的空气环境质量关注生态环境情况。 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沛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立足全县生态功能定位和自然资源环境禀赋,结合苏北生态保护网、江淮生态大走廊(沛县段)建设,积极融入徐州“两圈、两带、一网、一区”生态格局,着力打造沛县“一网、一区、三廊道”生态建设及保护屏障体系,即沛县水生态保护网,生态保护引领区,大沙河(黄河故道)生态廊道、徐沛快速通道生态廊道和江淮生态大走廊沛县段(微山湖和京杭运河),走出了一条环境与经济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挺起了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脊梁。 “绿色指挥棒”引路 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绿色生态,是沛县的“烫金”名片,这得益于决策者的顶层设计。 在战略目标上,沛县以贯彻落实新《环境保护法》为契机,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在发展理念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加快发展与负责任发展相结合,既加快发展、做大总量,又坚持可持续发展,突出集约集优发展、绿色发展、统筹发展,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注重长远谋划、全局考虑。在实施路径上,全面推进流域水环境整治,国控断面水质达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坚持严格执法,铁腕治污,坚决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和市委“四项督查”交办问题,保障全县环境安全;积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2016年,沛县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228天、达标率77.8%,PM2.5同比下降8.4%。 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生态底色日益厚重 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沛县千方百计去产能,坚决遏制“两高一低”产业。完善项目准入机制,在环评、能耗方面提高标准,设置产业限入门槛,全面落实支持去产能政策,着力推动污染企业关停并转。2016年,坑口环保热电、金虹特钢、天成氯碱3家“万家企业”超额完成节能任务,21家企业完成环保技改任务,7家“五小企业”被关停,18家没有环评手续的砖瓦企业全部拆除。 加快推进“碧水绕城”工程,完成正阳大沟、石灰窑大沟、老沛龙公路沟和刘园大沟治理;推进7条重点河流整治,构建起“互联互通、引排顺畅、水清岸洁、生态良好”的河网水系。 严格按照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划分标准,对全县规模畜禽养殖场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整治,有效控制畜禽养殖业污染。数据显示,2016年,累计清理封堵工业排污口23处、农业畜禽及企业排污口52处、生活排污口48处,彻底消除污水直排河道,切实解决“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的问题。 生态添彩“美丽沛县” 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早上顺着沿河河堤走一圈,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做做有氧运动,真舒服!”家住汇景国际的赵阿姨说道。顺着沿河河堤一路向西,一条小道蜿蜒向前,道旁垂柳轻扬,人们在绿道上散步、锻炼,沿河美景尽收眼底。 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农民来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生活垃圾定时清理,生活环境也是越来越好。“经过整治,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生态改善为俺们带来了‘生态红利’。”龙固镇一退休老师如是说。 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沛县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绿色发展的基本保障,切实加大环保投入,全面提升了环境承载能力。2016年,沛县新增(改造)绿地面积16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分别达到45.19%、43.09%和14.64平方米。总投资4880万元,完成栖山、杨屯、河口、鹿楼、朱寨、龙固、张寨、五段、敬安9个镇55个村54.4公里的管网铺设,建成处理能力2700吨/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5个,建设垃圾中转站4座,购买各种垃圾车37辆、垃圾箱535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