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全面贯彻防震减灾基本方针 更好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省政府检查组来我市检查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情况。
召开2017年度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安排部署工作任务。
市地震局开展广场宣传活动。


新闻导读

◎文/图 徐州日报记者 赵卫东

每年5月12日为我国的“防灾减灾日”,由国务院于2009年批准设立,一方面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近年来,徐州市地震局全面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努力开创防震减灾工作新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防震减灾工作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地震工作作出了23次重要批示,围绕防灾减灾救灾发表了多次重要讲话。特别是在2016年7月28日,亲临河北唐山,发表了新唐山建设40周年的纪念讲话。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了“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明确要求。“两个坚持”就是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结合;“三个转变”就是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理念的重大升华和思路的重大转变,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2016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明确了五项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综合减灾,统筹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广泛参与。提出了健全统筹协调体制、健全属地管理体制、完善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全面提升综合减灾能力等改革举措。《意见》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重点从制约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方面的因素着手,进行顶层设计,对推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要求:要立足于防大震、救大灾,认真做好应急预案和各项应急准备工作,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要深入开展城乡老旧房屋、中小学校和农村住房等抗震加固,提高地震高风险地区抗震能力。要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推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全覆盖,提升群众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各地要将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责任到位、预案到位、措施到位、行动到位,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新成效

(一)监测预报能力不断增强。积极推广应用地震预警技术,全年在全市政府单位、学校、社区共安装地震预警信息接收终端机25台。完成了对徐州市警犬基地、徐州市动物园音视频采集系统的线路改造。新建丰县深井测震台和新城区徐州工程学院地震台,均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市属大黄山地震台迁建列入市重点办2017年推进项目。完成了国家地震预警项目在徐的19个站点的选址勘察工作。

台站运维管理规范有序,监测资料连续可靠。定期检修台站供电和通信线路,确保供电、通信线路的安全畅通和地震监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按照要求统一设计制作了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标示牌,明确台站观测项目、观测环境保护范围。高标准落实《江苏省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效能考核办法》相关要求,坚持每周召开观测资料质量分析会,及时整改相关问题,确保台站观测资料完整性和准确性。在全省年度观测资料评比中,我市所属各个测项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年度地震趋势会商报告在全省会商评比中获得第二名。

异常处置迅速及时。严格落实异常零报告制度,确保异常核实“不过夜”。其中沛县沛城少数居民反映门窗有震感、丰县欢口镇肖埝村居民水井泛水及沛县杨屯镇地震动等几次异常均被及时处置,并同时做好解释和宣传工作,保证了社会安全稳定。

(二)震害防御能力不断增强。新沂市城市活断层探测项目立项落地,目前已完成项目方案编制及合同签订等相关工作。这是全省县级城市中开展城市活断层探测工作的首家,将为推动全省县级城市开展地震活动断层探测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地震科研水平大幅度提升。积极推进“江苏省地震灾害工程防御技术研究中心”,产出了一批防震减灾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防震减灾科研人才。由该中心牵头实施的科研课题

《地震断层作用下大跨桥梁抗震设计方法研究》获江苏省防震减灾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徐州市区近断层桥梁减隔震技术研究》课题成功申报为市级科技项目。城市活动断层探测成果数据库基本建成,相关成果在城市规划、国土利用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好应用。

(三)应急救援能力不断增强。实现地震应急综合演练常态化。去年5月12日,市政府在科技广场举行了2016年全市社区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此次演练,是市政府自2011年起,连续六年举行市级地震应急综合演练,也是我市首次采用无人机参与的市级应急疏散演练。今年,市政府还将继续开展相关演练活动。

市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实施了升级改造,完成了全省地震系统无线电通信网络的硬件建设,实现与省局、市应急指挥中心和其他兄弟市级地震部门的互联互通。

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新目标

2017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今年全市地震系统的工作总要求是: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问题导向,正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紧紧抓住公共服务这个“牛鼻子”,不断提升防震减灾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着力提升地震监测水平。今年,将着力抓好大黄山地震台迁址重建、国家预警系统、郯庐带地下流体及睢宁古邳地震台项目等台网体系建设。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确保大黄山地震台迁址建台项目落地生根。严格执行观测资料质量分析有关制度,确保台站观测资料连续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强化台站运行维护管理,严格执行定期巡检制度,及时处置仪器故障,保障台站正常运转。加强业务人员培训,提升一线工作人员业务技能,使之与新形势下监测预报要求相匹配。进一步加强震情会商和信息速报工作,突出强化震情监视跟踪的责任落实,切实按照规定的情形和程序,及时有效做好异常信息的上报和处置工作。

着力提升服务社会发展水平。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推进“放管服”各项工作的落实。严格执行许可、监管和执法职能分离的相关规定,完善我市抗震设防监管体系。简化审批流程,将办理事项及时按照“双公示”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创新服务方式,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及时主动与建设单位对接,指导并督促相关单位及个人落实抗震设防措施。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完善执法检查程序,落实好“双随机一抽查”,重点就建设单位落实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情况展开抽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通过平台向社会公布,做到公开透明地进行事中事后监管。以城市活动断层探测成果为基础,重点在推进成果应用、数据库完善等。在持续开展主流媒体科普宣传工作同时,创新科普传播方式。依托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推进“互联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推动防震减灾科普信息集成和服务共享。

着力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按照国家局要求,拓展沟通协调职能,切实发挥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在“防、抗、救”各环节的作用,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深化相关部门在抢险救援、物资调配、社会动员、应急保障、灾情获取等方面的合作,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防震减灾责任。调整市地震局地震现场工作队,制定工作队出动方案,开展地震现场工作队业务培训和演练,配齐地震现场工作装备配置。完善地震应急准备督查机制,定期开展全市各县(市)区及相关部门开展地震应急准备工作巡查,强化督促检查。

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做好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与年度重点项目建设之间的衔接工作。做好规划的解读和任务分解,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重点项目确保优先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强化规划对年度工作计划和资源配置的引导和约束作用,积极争取中国局、省局、市政府、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结合过去工作开展状况以及中国地震局开展地震预警项目要求,实现地震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提高我市地震监测能力。积极争取中国局、省局资金和设备方面支持,强化郯庐断裂带地震观测。加强与徐州工程学院合作,努力打造一支集科普、科研及教学于一体的防震减灾科研基地,形成一批防震减灾科技创新成果,提升我市震害防御综合能力。

努力打造奋发有为的防震减灾队伍。继续深入巩固“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好“百千万”集中走访帮扶活动,打造服务型、效能型、实干型、创新型、廉洁型“五型机关”,建立一支坚强有力的防震减灾干部队伍。按照“既分工负责又协作配合、既分级负责又统筹推进”的原则,建立完善工作协同、督查体系,确保各项工作部署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进一步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执行力。要加强对创新工作的总结和提炼,强化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破解难题、打造亮点、探索路径。

◆地震监测预报新技术

卫星遥感技术

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

地震预报是举世瞩目的科学难题,作为其重要的科学基础,国际上多震国家都十分重视发展地震监测技术,不同时代的地震科学家总是努力将所掌握的最新技术应用于地震监测。目前尽管不同类型的地震台网已遍布全球,同时装备的仪器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不能满足地震预报的要求。其根本原因有二:一是现有科学认识水平从理论上还不能完全清楚地解释地震成因和地震孕育、发展、演化的规律;二是地震监测技术手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在地震预报的方法、判据、指标及相应的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因此,加密和优化台网仍是我国地震监测预报领域的重要任务。但破除台网监测的陈旧观念,利用现代高科技探索新的地震监测方法和技术,如卫星遥感技术等,已成为我国地震研究和提高地震预报水平的重大关键问题。由于卫星遥感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信息量大、可实时监测以及精度高等优点,已引起各国地震科学家的关注和兴趣。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外地震学家相继开始将卫星遥感技术用于地震活动性研究的尝试。我国地震学家首先利用气象卫星资料探索地震热红外辐射前兆,并在模拟实验研究方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取得了有意义的进展。虽然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研究和解决地震问题还仅仅是开始,但对于现有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而言,这项技术将有助于提高判断发震地区的能力和预报水平,无疑为21世纪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国内外已有许多专家和学者致力于将卫星监测成果应用到地震监测预报的实践中。其中,利用红外遥感资料进行地震预报和监测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部分欧美发达国家已进入了实际研究和应用阶段。

在地震的孕育过程中,随着地壳应力的积累,能量又通常以力和热能的形式在震源及其周围地区岩石中释放和传播,引起地区局部地热场的变化。同时热量通过岩石裂隙及孔洞等传导到地面,造成地表的增温趋势。地面增温的另一个原因是当地壳受力发生形变时,岩层中部分气体如CO2、CH4等可能沿着裂隙、裂缝以及孔隙、断层逸出地面,当地壳发生大破裂时,逸出的大量CO2等气体在地表聚集,吸收地面的红外辐射产生局部温室效应,促使孕震区地面增温,导致近地面气温的升高。类似于遥感热红外辐射监测这种既有明确的物理基础又在实践中初露曙光的震兆观测新方法,在未来的地震监测预报中最具生命力和发展性,的确值得深入研讨和推广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具有空间覆盖范围广、精度高、可实时监测等长处和优势,是一种新的监测手段,可作为常规地震监测预报方法的有效补充。但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地震预报研究还是初步的,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譬如,气象因素的干扰,目前还待解决,云层、降水在强震前出现,将会严重影响利用卫星遥感热红外异常对地震的预测预报,同时遥感热红外异常的机理问题,尽管解释的理论较多,但还没有一个能被大家所公认。不过,随着卫星传感器分辨率的不断提高,遥感影像处理技术的不断改进,卫星遥感技术将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记者 赵卫东 整理

“徐州地震公众服务”

微信平台今日开通

本报讯(记者 赵卫东)今天,徐州市地震局 “徐州地震公众服务”微信平台正式开通。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徐州地震公众服务”积极推进“互联网+防震减灾宣传”,有效发挥微信公众平台这一新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快速、权威地发布震后应急信息,搭建起地震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便捷的沟通交流平台。该平台是利用地震科技结合腾讯公司的微信技术研发的,市民只要轻点手机,查找并关注“徐州地震公众服务”微信公众号,该系统就会主动推送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和最新地震信息,包括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地震所在位置、震级、震中烈度以及用户距震中距离、所受影响以及震后行为指导措施等。地震时系统可以主动告诉你周边的避难场所、大震时应避开的建构筑物,以及震后如何进行自救和互救。

另外,该系统还提供了附近地震、历史地震、避难规划、避震常识等相关查询。比如,点击“避难规划”,系统会马上列出用户附近的避难场所和地震救援队分布情况;点击“在线科普”,系统则会向用户提供地震基本知识、地震动漫天地;点击“异常报告”,可以向地震报告宏观异常以及灾情反馈信息等。

系统在提供发震时刻、震中和震级等地震三要素基础上,解决了民众判断地震对于自己影响有多大,以及震后如何应对的信息需求。今后,徐州市地震局将进一步发掘完善该系统的功能,使之更好地服务广大民众。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7-05-12/393325.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