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精准扶贫和带动老百姓致富创业的工作中,已经走在了前列!”近日,贾汪区政协委员组团赴彭城农商银行,实地了解金融惠农工作情况,在委员报告中这样写道。
近年来,彭城农商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立足贾汪,服务本土,坚守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服务社区居民的市场定位,保证对农民生产、经营、消费和就业、创业的信贷投放。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农村服务业、观光旅游业、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领域,支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推进产业扶贫,催生聚集和带动效应。
构筑农业“资金池”
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改制而来的商业银行,要同辖内其他商业银行竞争,农商银行要走的路并不平坦,如何找准定位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是该行领导班子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服务“三农”,是农商银行始终秉承的社会责任,也是该行首先想到的营销“重头戏”。“我们的金融服务就是要扎根农村土壤,走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民家里去。”2012年,面对贾汪区农谷大道涌现越来越多家庭农场主的大环境,该行班子成员亲自深入田间地头,对家庭农场开展调研。摸清了农场主的种、养殖规模、资信状况和还款能力,彭城农商银行在全区首创了针对家庭农场主一次授信、随贷随用的小额信用贷款,为他们提供经营所需的资金。
徐州市福寿康生态畜牧农场场主马永就是首批获益者之一。“黑猪养殖因其特殊的成长规律,所以资金回笼相对较慢,以前总是为种猪培育费用发愁,现在有了阳光信贷贷款,没了后顾之忧。”就这样,先后数十户家庭农场主享受到了此类信用贷款的实惠。每年为区内的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提供信贷支持2.4亿余元,逐步构筑起了全区农业发展的“资金宝库”。
小微企业“助推器”
为中小企业发展“加把劲”,彭城农商银行干部职工没有少动脑筋,因为小微企业是最有活力、吸纳就业最多的部门,同时优良的投资也能产生可观的回报。对此,徐州市张场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恒雨感受颇深。
2010年落户贾汪区塔山镇,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张恒雨先后投资1800万元建厂、引入日本成套碾米生产线,2012年进行碾米生产线技术改造,公司几乎没有收入。有了技术、有了厂房、招了工人,却没了资金,高大的厂房没点生机,先进的设备也无法运转。“当时也想到贷款,但是没有抵押物,也没有足额的信用担保,幸亏农商行在我最困难的时刻,以设备抵押的形式,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 张恒雨说,很快,农商行的贷款就打进了他的账户,为企业的“运转”提供了“助推器”,在2016年成为江苏省农业龙头企业。
企业转型“催化剂”
近年来,彭城农商银行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效能,在做好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强化对市场前沿信息的搜集,通过驻场学习、业务经营培训等方式,逐步培养一批金融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行业动态明晰的客户经理队伍,为企业转型发展、做大做强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徐州万嘉家俱制造有限公司原来主要生产松木家具,随着松木家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营利润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企业经营发展遇到瓶颈,针对这种情况,该行组织该领域具备丰富业务知识的客户经理给企业“把脉”,通过市场研判和家具行业整体分析果断为该企业制定了“放弃松木市场,抢占家具行业高端市场”的转型策略,从越南、缅甸引进赤金檀木,倡导私人订制,逐步打造形成“木容尚品”家具品牌,实现企业发展“弯道超车”,成为徐州地区高端家具市场领军企业。
今年年初,彭城农商银行将“大数据”搬上了经营发展的舞台,通过对全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场主和农户经济信息建档立卡,初步搭建了实体经济信贷支持数据化平台。将经济体自身资产、负债、收入状况、现金流、消费习惯等要素搭建信贷经济模型,大至房产土地,小至农机设备,只要能体现经营发展贡献度的要素全部纳入该模型,实现了标准化、科学化的精准营销,进一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实体经济信贷支持能力,聚力“三农”精准践行“聚焦富民”。(通讯员 李丰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