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努力只为客人手里的那一杯” ——两位青年咖啡迷的创业独白 |
◎徐州日报记者 张瑾 6月18日,在快哉亭公园北门外的一条僻静小巷内,一家咖啡馆悄然开业。没有五彩的花篮,没有喧嚣的鞭炮,正如店长大鱼所说:“用品质和口味吸引客人,不做任何营销花招,一切努力只为客人手里的那一杯。” 这家名为“豆生”的咖啡馆的合伙人是两位帅小伙。细究店名的本意,创业者之一也是房屋主人的顾峻铭说,就是“豆子的生活”。具有欧盟认证烘焙师资质的闫齐笃信“复杂的工程,细微中见真招”。两位创业者言语中都对工匠精神有着一致的坚持,他们的“作品”能够被认可和欣赏才是他们的快乐。 遇见精品 就是心跳的感觉 刚刚21岁的顾峻铭对咖啡的情结,缘于他少年时就飘洋过海的小留学生经历。 他说,由于家人的宠爱,10岁那年开始,年纪尚小便飞越洲际之间,见识了很多与国内不同的咖啡文化。当在意大利圣马可广场上的花神喝到第一口咖啡时,苦涩与回甘荡漾于味蕾之间,一种莫名的情绪涌上心头。而回到国内后,辗转数个品牌咖啡店,却再也找不到那种如初恋的味道。直到某年在日本大名鼎鼎的山口淳一先生的“%”咖啡厅又找到了那种心跳的感觉。顾峻铭说,当时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这就是现代的精品咖啡,“说实在的,那一刻我就有回国开一家这样的咖啡店的梦想。” 邂逅知音 践行心中的梦想 顾峻铭与闫齐的邂逅,缘于咖啡。小顾说,在闫齐的美式田园风的咖啡吧里,从生豆的种类到挑选,从熟豆的研磨到制作,让他真正体验到那一颗颗小小的豆子漂扬过海不远万里变成佳饮的故事与内情。初次会面,闫齐给小顾留下的印象是不苟言笑的刻板理科生,逐渐熟悉后才知闫齐是军事院校毕业的双学士,曾在机关工作过一段时间,出于对咖啡的热爱,毅然辞去北京的工作,顶着父母与妻子的压力,回到家乡徐州开了自己的咖啡店。 去年底,闫齐在生意中受挫,他的店被迫转让于他人。同样有着咖啡理想的顾峻铭等不及在国外的学业,决定休学一年,在自家的小院继续咖啡知音的共同理想。 合作创业 致力品质的创造 咖啡馆初开,两位创业者中只有小顾是全职。在小时候成长的院子里创业,让小顾十分惬意,也少了成本方面的压力。对于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开一个酒馆或茶馆,而是目前这样“清冷”的咖啡馆。小顾说,国外的一些作家、文学家、思想家都是在咖啡馆交流思想的,“咖啡馆”三个字在人心里就是轻松、放松。 创业初期的两个大男孩遇到问题时也常有争吵,磨合了一段时间后,协同性越来越强,店内购置的专业级咖啡烘焙机、高端稳定的咖啡萃取系统,只为让咖啡的质量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闫齐说,一切脱离餐饮本质的创新都是异类,“有人问这么低的翻台率和高成本能挣钱么?我想说,判断世界的标准除了金钱,还有很多权重,比如内心的快乐,比如创造价值,改变这个行业畸行的供给现状,改变人们奇特的消费习惯,让所有人更加自在地享受咖啡。”两人皆表达了一个目标:做徐州地区的精品,让人们能方便地遇到并享用精品,他们的努力才没有白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