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徐州老知青参观“那些年,知青岁月”老物件老照片展

 

回忆中的青春 永远充满激情
——老知青参观“那些年,知青岁月”老物件老照片展,回忆峥嵘岁月
 
老知青向游客讲述当年的插队故事。

 

徐州日报讯(记者 胡明慧)7月1日至7月15日,由徐州日报和徐州雨润联办的“那些年,知青岁月”老物件老照片征集活动收集的400多张老照片和100余件老物件在雨润福达农场展出。昨日,1963年一同下放到东海种马场的老知青们慕名来到这里,抚摸着老物件、观看着老照片一起回忆半个世纪前的峥嵘岁月,那里有他们激扬的青春,有荡气回肠的支边故事,更有感人肺腑的知青情怀,他们是那段岁月曾经的经历者,如今的见证者。

《城里来的牧马人》讲述的就是那段知青岁月,它的作者李瑾老师已到古稀之年,看着墙壁上自己19岁下放东海县种马场、骑着马飒爽英姿的照片,感慨万千,“当年我从徐州市第六中学高中毕业后,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一行七八十人来到了东海县种马场,那时我们真是天不怕地不怕,每天投入到种马场的建设中,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我们的青春是饱含着激情、汗水和梦想的。”

在老物件的陈列室里,看着自己亲手捐赠的枕套、毛巾、馍馍蒸笼,李瑾老师打开了话匣子。“别小看了这些物件,每一个物件背后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李老师指着馍馍蒸笼说,蒸笼用的高粱秆全都是我们自己种植的,也是我们亲手编织的,“没想到现在还继续用的,要不是这次征集老物件,我们还舍不得把它捐了呢。”

如果说那段岁月教会了知青什么?李瑾老师说那就是吃苦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当初我们到种马场的时候,场子里年亏损40万,为了改变种马场的面貌,我们没日没夜的干活,短短一年时间,种马场就扭亏为盈了;当年场里交给我们知青搞水稻试验田,我们引流水库的河水,满腿爬满了20多只蚂蝗都浑然不知,最终试验田被我们搞成功了,现在东海种马场才有了自己种植的水稻吃。”1978年回城后,虽然我们都奔赴了不同的岗位,但是15年在种马场养成的习惯在每一个知青身上都烙下了深深地印记,“干活不惜力,排除万难,力争胜利。”

据介绍,从七一以来,不断有老知青慕名而来,他们在知青签名墙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也留下了属于那段岁月的集体记忆,他们相约每年都要到福达农场忆青春。本次展出的展品全部是由老知青提供,其中的老物件种类繁多,从下乡通知书,到知青学习纪念册,从知青老信件,到毛主席语录,还有搪瓷碗、搪瓷盘、自制相册等。400多幅老照片,更是从不同侧面,记载了知青们在峥嵘岁月里,劳动生活学习的历程。每一件老物件都凝聚着那个时代的记忆,每一张老照片都述说着当年的故事。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7-07-07/398689.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