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抢抓新机遇干在实处 集聚新动能走在前列 中共沛县县委书记 李淑侠

 

抢抓新机遇干在实处 集聚新动能走在前列
中共沛县县委书记 李淑侠
 
▲沛公园。
咱们工人干劲足。
文化中心。
沛县电子商务产业园。
华昌自动存储。
安国湖湿地光伏发电。

 

省委作出徐州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新判断,确立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新定位,赋予徐州“苏北振兴强引擎、全面小康领头羊”的新使命,作为徐州的次级中心城市、全市唯一的国家生态县,沛县将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突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集聚弯道超越动能,形成换档加速之势,加快打造淮海经济区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微山湖畔宜居宜业幸福城市,奋力探索彰显沛县生态优势、文化特色、富民优先的发展新路。

抢抓发展机遇

锁定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新目标

省委对徐州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倒逼沛县必须自觉站在全省及淮海经济区乃至全国大格局中进一步找准坐标、校准定位、锁定目标,勇于破除区域局限和路径依赖,奋力破解发展瓶颈和难题,在增创特色优势中谋求转型跨越发展。一是突出创新转型,打造淮海经济区最具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基地。高标准建设科技创业园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构建“产业+企业+平台+人才+载体+金融+政策”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全流程服务体系。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加快推进重点企业首发上市、新三板挂牌及场外融资,力争本土上市企业实现突破。大力推进人才创新,聚焦“高精尖缺”重点,加快集聚一批与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领军人才,努力把沛籍人才“家底”转化为现实的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大力推进产业集聚,立足“5+2”现代工业体系,建设光伏光电、排灌装备、绿色建筑、节能环保4个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新能源、新型铝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轻工纺织、装备制造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二是突出绿色协调,打造徐济之间最具吸纳力的宜居宜业福地。把沛县放在淮海经济区大格局中来谋划和推动,强化徐州次级中心城市、徐济之间节点城市地位,按照中等城市标准和建成区100平方公里目标,全面增强城市产业发展集聚力、生态环境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带动力。以省文明城市创建为动力,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培育新城区政务金融中心,打造品质突出的次级中心城市。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引领,协调推进小城市、特色镇建设,加快构建新型城镇体系;统筹村级功能定位和独特内涵,积极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立足“南北贯通、双向开放,对接徐济、融入全国”,大力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构建快速路、主次干道和支路搭配合理的路网体系,为百姓创造生态优美、交通便捷的生产生活环境。三是突出民生共享,打造微山湖畔最具幸福感的和谐平安之地。以构建“十二大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学前教育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职业教育创新工程,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四位一体”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着力推进教育、体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深化平安沛县、法治沛县建设,强化底线思维,常态化开展环境保护、食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四项督查”,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聚集发展重点

打造转型跨越、彰显特色新动能

积极对接徐州“四个中心”定位和“四大任务”重点,在改革、创新、开放和扩大有效投资上聚焦发力,全力以赴抓重点、攻难点,加快培育县域特色,打造县域增长极,加快提升沛县的集聚辐射带动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一是把“产业”作为发展支撑,强化“工业立县、产业强县”战略。以“工业经济上台阶、开票收入超千亿”牵引性改革为突破口,引导各方资本、创新要素向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集聚,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结构转变、动能转换。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总投资111亿元的13个市重大实施项目,强力推进总投资813亿元的215个县重点项目,加快培育后续梯队和产业集群。更大力度突破招商引资。立足沛县产业特色定向招商,“以企引企”“以商引商”,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大力引进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提升新兴产业的贡献率。更大力度加强平台建设。按照“一区多园三中心”的布局大力推进县经济开发区、杨屯、鹿楼等各级各类园区的资源整合,引进和搭建一批优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和行业创新平台,加快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更大力度做强现代服务业。坚持“互联网+”和“+互联网”并举,重点突破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和服务外包,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二是把“绿色”作为发展“底色”,做好“生态+特色”文章。把“生态”作为根本依托和最大优势,瞄准打造“淮海经济区绿色发展示范区”方向,积极对接徐州生态景观、综合交通、产业发展、新型城镇、文化旅游“五大走廊”建设,加快推进沿微山湖10平方公里生态片区规划建设,打造江淮生态大走廊沛县生态名片,闯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沛县新路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彰显绿色生产之美。严格落实“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部署,加大煤盐化工产业的技改投入,落实燃煤等量替代指标、上大压小指标和污染物排放指标,走低碳生态工业发展之路。坚持农业规模化、品牌化、互联网化、产业化“四化联动”,着力在提供中高端农产品、特色农产品上下功夫,大力培育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加快提升城市品质,彰显绿色家园之美。实施碧水绕城、城区道路景观绿化等工程,推动老城区文脉相传、功能完善,新城区水景一色、品质高端,小城镇特色鲜明、乡情浓郁的城乡发展格局,打造“一城好水、两汉源头”品牌。深入做好大汉文章,彰显人文生态之美。发挥汉文化和微山湖两大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资源共享、市场共享、互为支撑、互为促进、共同提升的良性发展机制,重点推进安国湖湿地与刘邦古村、微山湖千岛湿地统筹融合发展,积极打造以沛筑、唢呐、武术等为媒介的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新格局。三是把“富民”作为鲜明导向,持续增强百姓获得感。认真落实省聚焦富民33条政策意见和市35条具体措施,多措并举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着力建设“全面”“全体”小康。突出抓好产业富民。在壮大提升“5+2”现代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四新”经济,筑牢产业基石,厚植富民资源,在扩大市场规模、提升产品档次中增加群众收入。深入推进创业富民。持续营造“百姓创家业、能人创实业、企业创新业、干部创事业”氛围,引导支持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退转军人、种养大户等群体“初始创业”、在外人才“返乡创业”,持续提高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在城乡居民收入中的比重。高度重视就业富民。更加注重就业岗位的开辟,更加注重从业水平的提高,大力开展免费职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职工工资收入。精准推进脱贫富民。大力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扶贫行动,强化发展特色产业、加快转移就业、推进专业合作、增加资产收益、探索易地搬迁、完善社会保障六项脱贫举措,确保全县农村7.85万名低收入人口如期脱贫。四是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强化转型发展“深刺激”“强刺激”。通过抓重点破难点、抓试点求突破,大力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国家级试点县工作、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标准化试点,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释放农村发展活力。启动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放上深化,在管上加压,在服上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营运成本最低、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服务平台和发展环境。

凝聚发展合力

展现担当有为、干事创业新气象

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我们将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打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充满活力的政治新生态。一是强化干在实处的攻坚作风。围绕指导推进、督查调度、考核评价等关键环节,完善大改革、大督查、大考核、大产业、大城建、大培训等体系,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打好组合拳,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办法,保障各项工作落实。进一步弘扬“真抓实干、马上就办”作风,落实“一线工作法”,一步一个脚印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强化走在前列的担当精神。发挥好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关键少数”作用,敢于同高手过招、向强手亮剑,敢于担当作为,创造一流业绩,彰显沛县干部敢于担当负责的鲜明品格。抓住想干事、敢干事两个关键点,强化为敢于担当者担当的鲜明导向,健全完善正向激励和容错机制,让干事者无后顾之忧。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强化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三是强化清正廉洁的浩然正气。扎实开展“旗帜鲜明讲政治”专题学习培训,推动各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守纪律规矩,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推进党的作风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突出问题,争创“三清示范区”。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7-07-19/399647.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