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陆丝绸之路交汇点 ——“1+13省市党报全媒体环省行”连云港站侧记 |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海杰 一桥如虹贯欧亚,丝绸之路绽新花。7月26日至28日,“砥砺奋进的五年·看江苏如何践行‘强富美高’——1+13省市党报全媒体环省行”大型新闻采访行动走进连云港,深入挖掘该市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见证连云港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城市的生动实践。 走进连云港港口,映入眼帘的是连片的集装箱、大型装配船、一望无际的黄海。记者看到,在港口的新亚欧大陆桥起点标志铭,还保留着一辆东方1808列车。1992年12月1日,首列国际集装箱过境列车就是从这里出发,开往世界。 港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连云港港口规划岸线100.7公里,可形成岸线143公里、港区陆域121.67平方公里,划分为连云、贛榆、徐圩、灌河、前三岛五个港区。重点布局煤炭、铁矿石、粮食、集装箱、原油等运输系统。经过“十二五”的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一港四区”格局,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70个,设计能力约1.6亿吨。 作为“一带一路”的东方起点之一,坐落于港口的中哈物流基地,是连云港战略区位优势的最好注脚。中哈物流公司总经理刘斌向记者介绍,基地首期工程总投资6.06亿元,规划建设集装箱堆场20万平方米、1763个集装箱位,拆装箱库2.3万平方米。堆场铁路专用线3.8公里,年最大装卸能力41万标箱。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的首个实体平台,中哈物流基地推动了连云港东西双向的开放格局,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连云港依山傍海的优越环境,让这里的人们宛如生活在世外桃源。连云港经济开发区朝阳街道韩李村就是一个典型。这个背靠花果山的小山村,占地仅有2.74平方公里,去年却完成村级可支配收入200万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8万元。这一切都归功于这里的主打产业——黄桃。 依靠万亩桃园和村里十余家水果加工产业,韩李村百姓把水果罐头卖到了全世界,也走上了致富道路。然而,村民们并不满足现状,决心依靠花果山优势,打造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新型农村。 据了解,从今年开始,韩李村计划借助花果山北大门的旅游优势,采取景区带动、村村组织、公司+农户、政府主导综合开发等多种模式,鼓励和扶持特色各异、业态丰富的田园农庄、农家乐、休闲农庄、采摘篱园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经营企业。“我们正在和花果山景区接触,规划一条从山上直接延伸到村里的索道,通过这种方式打通村里的旅游资源,让更多的人知道韩李村的美。”展望村未来发展,村干部们充满了信心。 依托优美的海滨城市环境,连云港市正在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恒瑞医药就是其中之一。这家药企是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手术用药和造影剂的供应商。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高达110.94亿元,上缴税收22亿元。恒瑞副总张永强告诉记者,与国内其他药企相比,恒瑞每年投入销售额的10%左右用于药品的研发,坚持以创新驱动打造核心竞争力。 连云港市在做大港口优势的同时,不忘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方向,这让采访团记者们纷纷点赞。“苏北城市纷纷开启了生态时间。”作为一名本地人,连云港日报记者周莹坦言,这次环省行采访换个角度看家乡,让她对连云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前,连云港正在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城市,正在通过做大港口、做强产业、做优生态、旅游富民等方式走出一条新路。希望家乡明天风景秀美生态好,改革创新实力强,真正地担当起‘一带一路’交汇点城市的时代使命。”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