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才融合 三招联动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构建“人才+产业”新格局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启源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随着2017“赢在徐州——高层次创业人才项目路演周”的成功闭幕,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工作在“产才融合”理念导向下招才成效逐步显露。 今年以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全面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等重大战略机遇,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兴区、人才强区”,全力打造徐州全面振兴的“顶梁柱”、创新驱动的“强引擎”、双向开放的“主阵地”、经济增长的“第一极”,真正成为人才宜业宜居的家园和创新创业活力区。 突出招引高精尖缺人才 长期以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主抓两支核心人才队伍:一支是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一支是企业家队伍。 在坚守工程机械领域核心优势的同时,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分注重新能源新材料领域领军人才的集聚。一方面请进来,楚汉新能源总经理引进美籍华人邓中一博士。自楚汉锂电项目立项开始,亲自主持项目初期设计、产品路线确定、核心人才招募、设备选型、建设施工等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楚汉的成长与发展中去。另一方面,该区注重企业家型复合人才培育。江苏鑫华半导体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新,清华大学硕士。其带领团队攻破技术难题,全力推进年产5000吨集成电路用高纯硅料项目的建设工作,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填补国内空白、全球第三的半导体新材料基地,从技术、设备、材料、工程实施等方面对多晶硅生产进行了全面革新。 与此同时,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千人计划产业园。赵萌,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017年路演周洽谈项目,拟依托健康产业园通过政企合作或者政校企合作的模式成立“千人计划(徐州)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院”,致力于脐血干细胞扩增及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围绕院所突出新平台育才 一直以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生产力促进中心、美南专家互动交流平台、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等人才载体,积极拓展微信公众号、人才科技网等新阵地,为新生代高层次人才提供舞台,适时培育发展众包、众扶、众筹、众建等开发区特色的“四众”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创办了“金龙湖书院”,定期邀请资深专家、知名学者、创新人才讲授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等前沿科技和发展趋势。如今,该区4次主办“美南专家徐州行”和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等大型招才引智专题会,22次组团参加国内大型招才引智专题活动,共签约高科技产业研发项目346个,引进海内外创新创业团队26个,引进专业优秀人才2.5万余人,连续两年获批省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成国家火炬计划徐州工程机械产业基地、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 按照“产业聚人、功能留人”的理念,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推动产业承载平台、开放平台、功能平台建设,园区功能进一步完善。“一核两带八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电商和总部经济等园区规划编制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突出发挥“政产学研”优势 眼下,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接国内、国际名校,欧美华人协会、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省双创人才促进会、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各类组织和风投机构,加快构建“功能齐全、运转高效、服务便捷”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强化政府服务人才职能,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筹建双创人才促进会,逐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推动各类创新资源集聚。 目前,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80家企业已经建立了开放创新制度,鼓励企业内部或社会人员进行创新创业。如今,徐工集团“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建立了相关的共享科研设备设施的制度,也对社会开放检测服务。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此外,该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共享科研设备设施。目前徐工集团“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建立了相关的共享科研设备设施的制度,也对社会开放检测服务。 未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以国际化的眼光、开放包容的胸怀、现代市场经济的思维,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建设,以谦虚、专业、勤快、贴心、周到的“店小二”服务,进一步探索人才工作机制体制改革和激励机制,全力打造有高度、有速度、有温度的招商营商环境,营造“尊才、爱才、留才”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