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杆 新热度 新高度 ——省市党报记者眼中的“镇江作为” |
|
||
|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800多年前,宋代诗人陈亮在《念奴娇·登多景楼》中如此描绘镇江。 因为西津渡的繁华,因为最早通商口岸的喧嚣,因为四通八达的地理“要塞”位置,这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曾名噪一时。跨入新时代,镇江遭遇“成长的烦恼”:西边,有省会城市南京;东边,有苏锡常城市群,地处两大经济板块的夹缝间,如何摆脱“虹吸效应”,转而“借势”进位,考验城市智慧。 7月11日,中共镇江市委七届四次全会发出“动员令”,旗帜鲜明提出:对标苏南、提升发展热度。镇江市委书记惠建林说:“当前,镇江处在了一个战略机遇叠加的新的‘窗口期’。面对长江经济带、扬子江城市群、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我们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对标苏南加油干。” 破与立,对标苏南提升产业发展高度 每座城市都有不同的高度,这个高度不是高楼,而是产业的高度,产业强则城市强。 过去5年,镇江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积极建设“强富美高”新镇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快速梳理镇江过去5年,成绩可圈可点:航空航天、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等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形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两个千亿级产业;获批全省唯一的国家航空产业示范基地、全省首家国家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连续4年全省第一,城市创新力排到了全国第19位。 但在惠建林眼中,镇江产业发展的温度还不够,必须打破“温吞水”现象,重新沸腾起来:“镇江是苏南板块的重要一部分,但与苏南其它城市比,产业上还有不小的差距。镇江必须坚持产业强市发展战略,重塑实体经济辉煌。” 产业爬坡先“立”标杆——“对标苏南”的战略规划已定:产业定位注重“高端引领”,在产业选择上充分体现“高端、高新、高效”;产业布局坚持“三集”布局,企业集中、产业聚集、生产集约;产业培育坚持精准务实,突出“一特三支撑”,即特色产业集群、政策支撑、载体支撑、核心要素支撑。 推动产业升温的路径已明确——提升城市魅力,重塑发展环境。今年,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个牛鼻子,镇江正式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的意见》,用19条改革措施,打破制度壁垒,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办事创业环境,形成发展的制度优势。 地处两大经济板块夹缝间,资源被“虹吸”曾是部分招商人员最担心的问题。镇江市委、市政府认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区域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集中体现在地方的资源整合能力上。必须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自觉地在国家大战略、区域一体化大格局中谋划新发展。“每个城市有自己的发展阶段,镇江应该利用自身优势,拥抱周边的经济板块,推动产业融合,将更多制造业转移进来。”惠建林说。 大与小,“小城大爱”缔造文明之城 “不要再说镇江是小城市了。”在采访中惠建林多次表示,他更愿意说镇江是一座“大爱”之城。 因为有爱,处于老城区的迎江路中心社区由“民生洼地”一跃成为“道德高地”,这个有爱的大家庭甚至吸引其他社区居民前来共享服务。 中心一楼,一张张公益小饭桌,已经坚持了6年,每天吸引残疾人董文斌、谢涛等40多人来此免费就餐。吃完饭,他们看书、打牌、做点小手工赚零花钱……大家庭里处处如沐春风。乔九梅、杨洪珍都是残疾人的妈妈,最初他们陪孩子来参加活动,如今她们已经成为爱心小饭桌的帮厨。爱就像树的枝丫,不断生长蔓延,又感召孕育出“九美妈妈服务团”,这个社会公益组织已成为镇江志愿服务团队中的中坚力量。 视线再转到西津渡的公益茶馆,22岁的“小茶花”万靓动作娴熟地沏出一壶香茗,邀请众人品尝。小姑娘眉清目秀、腕部灵动、姿态优雅,外人很难猜到她是一位智障人士。万靓是“0511爱心家园公益服务社”的学员之一,曾经在江苏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上献艺。“两年来,我们开展了200多场教学,成立全国首支智障孩子茶艺表演队。说真的,教这些孩子,比教普通人难得多,一个动作要反复练习上百遍。但是看到孩子们通过一技之长实现就业,非常欣慰。”“仪人”吴华芳说。 西津渡的一面宣传展示墙上,有这样一幅画让人印象深刻:“一眼看千年”的西津古渡江面上,通商船只百舸争流,而岸边,驻扎着世界上最早的民间救生机构——救生会。当年的仁爱情怀薪火相传,爱心小饭桌、九美妈妈服务团、0511爱心家园……已成为镇江新时代的城市文明名片。这些年在“大爱镇江”的品牌建设中,镇江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赵亚夫和全国优秀援疆干部王华等先进典型,人口在全省最少,全国道德模范人数却是响当当的“全省第一”。 2015年2月,镇江市以全国第六、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市,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镇江获得的含金量最高的城市荣誉。这些年的文明创建之路,锻造了城市的筋与骨,更凝聚了城市的血与肉、培育了城市的灵与魂。 远与近,生态与富民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人们对诗意栖居的美好向往。谁都知道,想富民,搞工业开发,是近在眼前的“金山银山”,保留“青山绿水”,则是“诗和远方”。“远”与“近”的矛盾,该如何化解?镇江开启了自己的探索实践。 农家小院前玫瑰绚烂绽放,清澈的小河静静流淌,大棚里美人指葡萄盈盈欲滴,乐之岛的摩天轮在阳光下闪着金光……这是镇江丹徒区世业镇夏日里岁月静好的模样。2014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镇江视察,曾在这个江南水乡发出“这里风景比画更漂亮”的称赞。 记者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一路探访,短短两年时间,这方土地上进行了一场“生态也是经济效益,民生幸福是最大的发展”的生动实践。 走进世业镇先锋村四季春农业园的葡萄大棚,这里的大棚和传统大棚不一样——长高了,游客进来再也不用弯腰。世业镇党委书记王志坚说,总书记视察世业镇时,特别关心富民问题,如何让农民不离开土地实现高收益?答案是插上旅游的“翅膀”。葡萄架原本只有1.6米高,现在提高到2米,游客进来再也不用弯腰低头,舒适度提升了。 这个细节,体现了镇江乡村做现代旅游业的用心。世业镇这两年陆续打造乐之岛乐园、青少年教育基地、采摘园等项目,目前已形成了完整的旅游线路,跃升为都市圈的热门景点。葡萄园的亩产效益也从原本的每亩四五千元,上升到1万元。 根据镇江《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到2017年底,全市要建成10个美丽宜居镇、100个美丽宜居村庄。市住建局村镇处处长马静常说,建设“美丽宜居镇村”是镇江市的重点工作,这项工作的关键之处是一定要因地制宜,而不是“一刀切”。 后巷镇陈山村,南面临水,三面环山,周边有几千亩的林地。在宜居村的打造中,陈山村在原有自然形态和肌理基础上,发挥山水生态优势,对河塘进行景观打造,配以亲水平台,同时将步道建进了山林。为了让村舍和自然环境完美结合,陈山村还特别聘请了国家一级资质园林古建筑施工单位,对重要景观节点进行精心打造。青山绿水之中,灰黑色调,白墙青瓦的江南水乡农舍错落有致,勾画出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如今,徜徉在镇江的“升级版”乡村,从白兔唐庄村到云阳大钱村,从陵口胡良村到高桥京江村,从三茅中华村到延陵行宫村……美得各具风情。美丽宜居镇村的建设与产业融合,不仅让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解决了生产和生活的问题,更让农民看到了希望,得到了实惠。生态和富民不再是一对矛盾,而是相互伴生、深度融合的统一体。 镇江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吴杨说,百姓富,重点在农村。镇江一手抓富农增收,2016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达到20922元,比上年增长8.9%,增幅为江苏沿江8市第一;另一手抓精准扶贫,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思路,形成了多业态发展、多渠道增收、多类型促进的帮扶新格局,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征程上,农民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南京日报记者 张希 执笔 侧 影 千年古渡, 听见幸福来敲门 爱心小饭桌、红袖工作室、0511爱心家园……这一张张镇江新名片,让苏南组记者感受到了小城大爱。 诚信政府一诺千金。镇江做了这样一件事:将政府向企业作出的承诺列个清单,照单排查哪些解决了,哪些没解决,然后分门别类,先易后难地逐步解决。 爱心饭桌一以贯之。在镇江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区,为残疾人、三无老人、失独老人开设的爱心小饭桌自2012年推出后,饭香一直延续至今。小饭桌摆了6年,桌上的菜肴也有了故事。乔九梅、杨洪珍都是残疾人的妈妈,因为孩子的关系,她们成为爱心小饭桌的大厨、洗菜工。久而久之,“九美妈妈服务团”应运而生。 古渡热肠一脉相传。西津古渡曾催生出世界上最早的民间救生机构——救生会。崇德尚爱的文化,在西津渡得到一脉相传。走在西津渡,有爱心驿站在这里设点,为游客提供有温度的服务。“仪人”吴华芳发起的0511爱心家园公益服务社,两年时间开展200场教学,成立全国首支智障孩子茶艺表演队。随着西津渡公益茶馆的建立,“小茶花”们凭一技之长实现了就业。 而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标注着这座城市的民生幸福指数。“假如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在千年古渡,苏南组的记者们分明听到了幸福的敲门声。 无锡日报记者 单红 智慧物流, 交出喜人成绩单 “前天睡了4个小时,昨天睡了两个小时”,环省行走进镇江,惠龙易通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文进风尘仆仆从外地赶回来,谈项目、谋合作,浑身是劲。 一张成绩单格外喜人——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该公司视察时,公司物流平台会员才1万多,总书记希望惠龙继续努力,不断寻找新的商机和发展新的商业模式。今天,惠龙会员已超过130万,会员管理单位达1730家,在线交易货值3360亿元,上缴税费3亿元,利用空驶车船运输货物减少碳排放1683万吨。 巨大发展的背后是理念创新,惠龙开创了中国无车无船主承运人的货物运输场内交易电商新模式,没有一辆货运车、一艘货运船,却成功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众多车主、船主、货主及其资源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在惠龙信息数据中心,记者看到,数百员工正守在电脑前处理网上订单,墙上电子大屏则滚动显示着全国各地的即时交易信息。 惠龙核心秘诀在于打造互联货物在线运输“天网”和互通货物线下保障“地网”,将传统物流升级为“天地融合一张网,信息交换一朵云,货运交易一单制,全程服务一体化,走遍天下一张卡”的智慧物流产业链。如今,惠龙易通平台以全国2800个县区地网单位的物流园为场;以4万多个乡镇、街道开设的惠龙专品直销门店为站,形成了镇乡通、县区联、全国连成片的发展格局。 苏州日报记者 姚喜新 酱醋作坊, 蝶变上市公司 顶着烈日,记者来到镇江,走进“最有味道”的恒顺集团,闻醋、“吃醋”、探醋。 恒顺集团投资兴建的中国镇江醋文化博物馆是国内首个专业性主题醋文化博物馆、4A级景区,包含醋史馆、老作坊、陈列馆三大主体展馆以及一个体验馆。 老作坊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展示了古法制醋的全过程。数十口大缸里,麦麸正在发酵,打着赤膊的工人手工翻醋醅、淋醋、煎醋,作坊门窗紧闭,没有电扇、空调,闷热无比,以保证醋的充分发酵。 这样的生产方式显然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们来到了现代化的翻醅车间。12条全自动流水线上,12只机械手上下滚动,现场只有5名工人。工作人员说,设备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台可以代替200多人工。 “天热,这个菠萝醋饮料很解渴,蜂蜜醋也不错。”副总经理王召祥向记者展示了多款醋饮料,记者尝了一下,果然口味独特,生津止渴。在做强、做优以食醋为核心主业的调味品板块基础上,公司开发了醋营养保健和健康饮品两大新增长点,形成了7大类、200多个产品,效益倍增。 从一个传统酱醋小作坊发展成为中国现今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食醋生产企业、全国同行业首家上市公司,恒顺香醋走过了177年的历史。留住传统工艺、注重创新研发、主动转型升级,正是这家百年老店蝶变的秘密。 常州日报记者 芮伟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