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五年看发展丰县系列报道之扶贫攻坚篇 不让一个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骆耀明 通讯员 石培明 9月12日,在丰县顺河镇岳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二楼,第二期拆迁村庄的群众正在积极参加新房屋的选房号抽签,他们即将成为该社区的新居民。高峰作为其中一员,有幸抽到了一号选房号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立刻用手机把消息告诉家人。岳庄新型社区借助湖西片区搬迁扶贫和产业精准扶贫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对社区配套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完善,整齐划一的两层小楼、功能齐全的配套,让搬迁群众大步跨入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丰县湖西片区涵盖师寨、顺河、常店、首羡、赵庄、王沟6个镇,159个行政村,总面积58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6.2万人。为加快实现片区经济发展,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将其列入“十三五”苏北扶贫开发的重点片区之一,通过规划建设一批实实在在的项目,改善湖西片区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湖西片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五年来丰县县委、县政府对脱贫攻坚的郑重承诺。 丰县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抢抓中央和省、市强力推进扶贫开发的重大机遇,把脱贫攻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从2012年起启动实施了脱贫奔小康工程,五年来,共实施帮扶项目245个,落实帮扶资金9.44亿元,拉动总投资33.72亿元,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低收入人口整体实现脱贫目标,丰县坚持把推动低收入人口创业就业作为扶贫的重要抓手,加大帮扶力度,着力抓好到村到户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县5.76万户19.36万低收入人口整体实现4000元脱贫目标。五年来实现了从“输血扶贫”到“造血脱贫”的转变,县域内72个重点经济薄弱村全部脱贫,达到新“八有”标准,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5万元。重点片区面貌显著改善,丰县紧抓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契机,全县共确定了黄河故道沿线连片帮扶5个重点镇,共实施黄河故道开发项目38个,总投资5270.7万元,涉及五镇25个经济薄弱村的低收入农户16325户48156人基本实现脱贫。 “十三五”以来,丰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系列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实施新一轮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聚焦全县“11.29万低收入人口脱贫、41个经济薄弱村达到新‘八有’、湖西片区整体帮扶”三大目标任务,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脱贫攻坚不断取得新成效。2016年,全县共有34257名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增收,10个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实现新“八有”,湖西片区总投资9.7亿元的79个项目顺利完成,片区整体面貌得到有效改善。今年,丰县坚持以“六个强化”为引领,进一步创新举措、真抓实干,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全县扶贫开发任务落实。 强化项目带动,落实扶贫开发重要抓手 丰县进一步明确扶贫开发目标任务,把项目建设作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抓手,盯紧抓实各类扶贫项目实施。今年共排定省、市及“五方挂钩”扶贫开发项目57个,其中省精准扶贫财政资金项目14个,“五方挂钩”帮扶项目33个,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集体增收项目10个。目前各类帮扶项目进展顺利,15个项目已经建设完成。下一步,将全力抓好项目建设推进和资金监管,确保精准落地、及早见效。积极推进中央财政扶持村集体增收30个试点项目,目前光伏发电、保鲜冷库、农贸市场、标准厂房等20个综合试点项目已建设完成,10个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项目正有序推进,已签订土地入股协议1538户,入股土地6191亩。同时,积极培育扶贫互助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以低收入农户增收助推村集体增收。按照“六统一”和“七室两市一场”标准,2016年完成17个经济薄弱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现已全部投入使用。今年继续推进剩余24个经济薄弱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目前所有项目均已全面开工建设,6个村已完成工程主体,10月底前可全部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高经济薄弱村增收带动能力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持续推进湖西片区整体帮扶项目建设。紧紧围绕片区农田水利建设、交通网络畅通、土地开发治理、产业培育、生态保护、文化旅游、新农村建设、民生改善“八项工程”建设,今年片区共排定总投资18.08亿元的74个帮扶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11.38亿元,占总投资的63%。坚持产业发展与环境改善并举,大力开展镇村公共空间治理,推动片区6个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和44个美丽乡村改造提升,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片区整体面貌持续向好。 强化产业富民,增强扶贫开发内生动力 丰县充分发挥产业扶贫“造血”功能,建立产业发展与农户增收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特色产业与低收入户、村双赢发展。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围绕电动车、煤盐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坚持招商引资“生命线”,做大做强县经济开发区和镇级工业集中区,吸纳农民就业增收。充分发挥丰县电动车产业链条完善、企业数量多、用工量大、富民带动效应明显的特点,扶持其做大做强,引导和鼓励企业吸纳低收入劳动力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目前,全县有一定规模的电动车企业359家,产值超过70亿元,带动就业10万人以上,务工人员月均工资在3000元以上,低收入农户有1人就业就可以实现全家脱贫目标。以黄河故道现代果业示范区和湖西片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两区”建设为统揽,立足“果菌菜奶”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经济林果和农副食品加工业,促进主导产业提升、特色产业扩面、产业融合发展。按照“老果园景观化、新果园标准化”的要求,大力推动现代果业提档升级。自去年秋季开始,目前已完成老果园改造5万亩,优新品种果树栽植1.8万亩,梁寨渊子湖优质苹果基地、范楼水如意生态农庄等10个精品园区升级改造已经完成,湖西片区大蒜、薹蒜、洋葱、食用菌等出口创汇蔬菜面积巩固发展到65万亩,有效促进低收入农户生产增收。 积极推广“农光互补+基地+农户”模式,吸纳带动低收入农户通过获取土地出让金、经营收益金、就业取酬金、入股分红金等“四金”实现增收脱贫。结合群众种植毛木耳的传统优势,推动师寨镇3000亩农光互补(食用菌)集中式光伏项目建设,目前,基地光伏项目已实现并网发电,食用菌大棚已基本建成。一期项目去年带动7556名低收入人口实现分红增收120.9万元。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开展农特产品、农产品加工品电商经营,完善电商仓储、冷链物流、交易服务等配套功能,全县涉农网商3000余家,相关从业人员过万人,今年已实现农副产品线上销售2.1亿元,有效促进和带动低收入农户触网增收;依托生态、文化及农业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大沙河岳庄、梁寨五姓庄等休闲观光特色村庄和沿大沙河、黄河故道生态旅游精品线路,集中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引领发展生态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娱乐、怡养康健等带富效应明显的新业态,全县近3万人通过产业融合实现增收。 强化党建创新,夯实扶贫开发基层基础 丰县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脱贫攻坚中的核心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认真开展党员干部“大走访”活动,将26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和县直、企事业单位345名科级干部,全面派驻到371个村(社区)任第一书记,指导建强组织、推动精准扶贫、兴办惠民实事、加强基层治理。目前,已走访家庭23.51万户、走访覆盖率72%,走访企业12300家、走访覆盖率82.8%,梳理解决问题2890条、占问题总数的65.7%。所有第一书记认真履行驻村扶贫“十项职责”,每人包挂3户低收入农户,与低收入农户一起制定落实扶贫目标、增收措施、时间节点;同时,“因村制宜”地帮助研究村集体持续增收路径。全面推行“走村串户”工作法,15个镇(街道)1970名干部进驻村(社区),以“连心卡”“流动车”“日记本”“信息网”为载体,精准识别、动态管理11.29万低收入人口和41个经济薄弱村情况。村(社区)党组织按季度召开民情民意访谈会,向党员群众代表通报脱贫帮扶项目及民生工程推进情况,征集脱贫攻坚意见建议,营造全民参与扶贫开发、人人关注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 加强党员群众双向联系。全县20864名农村党员挂牌“共产党员户”,试点开展农村党员群众“双向挂牌联户”制度,每户党员联系10-12户群众,先后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2600余件。建设党员创业示范基地,每个党员创业示范户结对3-5户农户,推出一批带动效应好的农业科技新项目。开通“创业直通车”,提供“信贷、技术、项目、信息、人才+政策平台”“5+1”服务。推行“支部+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模式,在全县成立产业协会57家。强化激励保障措施。将脱贫攻坚实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为全县符合条件的314名村党组织书记兑现405万元考核报酬。每年设立200万元基层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将村级工作经费提高到每村每年20万元。重点打造30个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村,新(改)建村综合服务中心,“零距离”开展为民便民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