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擦亮徐州“西大门” 泉山经济开发区:为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助力 |
|
||
|
||
|
||
|
◎文/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铭 实习生 苏诗语 图/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井贤 居城之西而逢四省交汇处,再加上全国开发区中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泉山经济开发区从省级开发区被批准设置之日起就注定了它的不平凡。 果不其然,短短五年,泉山经济开发区一张蓝图绘到底,心无旁骛抓发展,敢于担当破难题,不断迸发出勃勃生机和腾飞发展。 2017年6月,随着我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泉山经济开发区有了更强的发展平台、更清的发展方向、更新的发展目标,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再添新翼、再增动力。 明确优势 精准定位 泉山经济开发区位于我市西北部,总面积33.43平方公里,1999年成立,2012年成功申报为省级开发区,是我市主城区唯一省级开发区。 因为变废为宝,所以泉山经济开发区拥有两个独一无二。区域内大部分采煤塌陷地都是国家征用过的国有建设用地,存量用地两万亩,这在全国开发区中独一无二;由采煤塌陷形成的九里湖、临黄、张小楼三大湿地,这在全国开发区中也是独一无二。 因为交通便捷,所以泉山经济开发区成为西通皖北、北挺鲁南咽喉要冲和重要门户。区内拥有陇海铁路线及淮海经济区面积最大的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徐州铜山货场,距国家二级航道和国家内河水运主道——京杭大运河亿吨港8公里,紧邻京福高速西、北入口,市内三环高架穿区而过的路网使开发区融入了“10分钟经济圈”。 因为优势丰厚,所以泉山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定位更准更实。坚持“产业立区、产城融合”的发展路径,树牢“以我心诚、祝您功成”的招商理念和“客商无错、企业至上”的服务理念,确立了围绕建成全省一流开发区向国家级开发区进军“这一目标”,抓好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两个重点”,实现园区功能、效益、水平“三大提升”,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以及休闲宜居旅游业四大产业。 因为扶持到位,所以泉山经济开发区推动发展的信心更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扶持泉山经济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意见》,下放给开发区管理权限,给予政策支持;泉山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支持西部城区跨越发展的意见》,举全区之力支持开发区发展。 因为敢闯敢试,所以泉山经济开发区实现了四大华丽逆转。从“信马由缰”到“有规有距”的蜕变、从“饥不择食”到“招强选优”的质变、从“荒芜废地”到“遍地开花”的蝶变、从“鲜为人知”到“广为人知”的剧变。 “我们现在正在启动张小楼湿地打造汽车主题文化公园,2018年中国超跑锦标赛China-GT将在此举办。临黄湿地也没闲着,计划打造淮海经济区最大的以戏水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目的地。”泉山经济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说。 改变环境 完善配套 如今,泉山经济开发区车通、路畅、灯亮、水清、企业多,一片繁荣景象。殊不知,由于塌陷区需要稳沉等原因导致建设相对滞后,这些硬件设施和繁荣景象对五年前的泉山经济开发区来说是奢望,区划调整的创业初期,开发区工作人员脚下踩的是贫瘠之地。 “坚持招商引资是开发区跨越发展的支撑点和生命线,对于起步之初的开发区而言,要想生命线顽强壮大,就必须改变当初基础弱、底子薄的现状,就必须不断优化提高园区环境。”泉山经济开发区有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优化提高园区环境,开发区着力推动“腾笼换凤”举措,为项目落地拓宽发展空间。他们按照“清退一批、置换一批、升级一批”思路和“分类处置、规范操作、稳步推进、结果可控”原则,对园区企业进行“全扫描”,建立“一企一档”,分类分批有序开展处置工作。2012年以来,累计清退企业(含作坊、店铺)和圈而不建、长期闲置土地的项目45个,整理出土地737.9亩,二次招商盘活土地约230亩。 创业之初,配套设施严重滞后,被入园企业诟病,断头路、通信不畅等诸多难题亟待解决。为优化提高园区环境,开发区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提高园区承载力,确立“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显品质”的建设发展时序,强力启动基础设施建设。 2012年以来累计投资5亿元,修建道路26条,改造供电线路15公里,铺设给排水管网85.5公里,结束了园区一直无自来水的历史,新开和改造绿化工程11.7万平方米。实现企业污水管网、园区污水主管网与市区污水管网的并网连通。 栽下梧桐树,就等凤凰来。 招大引强 全力发展 开发区人明白,对一个区域发展而言,没有项目就没有一切,没有大项目带动,起步速度是缓慢的;开发区人还明白,自己刚刚起步,和已经发展几十年的成熟开发区相比,差距显而易见。要想缩短差距,必须跨越发展、招大引强。 为了招大引强,开发区积极推进“一个项目、一份计划、一支小组、一抓到底”的“四个一”机制,严把“项目包装精益求精、市场调查信而有证、科学论证权威可信”环节,围绕重点地区深耕细作,及时梳理世界500强、国内50强、行业50强等大集团企业投资信息并主动跟踪对接洽谈,对在手项目更是不厌其烦地跟踪推进。着力突出平台招商、基金招商,强化以商招商,力争“一花引来百花开”,着力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批,发展一片”的集聚效应,不断强化园区在泉山产业发展中的主战场作用。 经过不懈努力,凤凰终于纷至沓来—— 2013年,徐州综合物流园项目落户泉山经济开发区,总投资30亿元,目前已正式运营; 2014年,永宁汽车博览园项目落户泉山经济开发区,总投资20亿元,目前主体已基本完工;投资10亿元的广州永日电梯(徐州)生产基地已竣工投产; 2015年,投资10亿元的中信国安葡萄酒生产基地已开工建设;投资11亿元的广州天誉生态智慧社区一期开工,二期即将启动; 2016年,投资2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开工建设;投资50亿元的永宁金港汽车文化主题公园已开工建设;投资6亿元的中信重工机器人生产基地项目已投入生产; …… 2012年—2016年,泉山经济开发区成功引进等重大产业及功能性项目15个,其中上市企业7家,“555”企业10家,总引资额206亿元。 2017年,泉山经济开发区成功签约迪诺斯环保科技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亿元,预计可实现总产值20亿元人民币; 2017年,滤清器生产线项目成功签约,投资额5亿元人民币; 2017年,空气净化材料暨气相分子筛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额5亿元人民币; …… 今年以来,开发区成功签约天山文旅产业园等1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99.7亿元。其中签约项目中滤清器生产线项目、智能新风系统生产基地、空气净化材料暨气相分子筛研发生产基地等9个项目已经落地实施,计划总投资58.7亿元。 重大项目 强力突破 在泉山经济开发区,招商成功只是第一步,为了达到招商的最后目的即回报社会,他们拿出泉山区的看家本领——“店小二”式的服务。在开发区,只要项目签约了,包括办理相关手续等一系列服务他们就全部接手了,不仅要做到一对一,还要每天报进度,包括项目推进最新梗阻在哪、怎么解决、谁来解决等都是每天调度的内容。 “我们既要真心去当企业的‘店小二’,更要当个企业满意的‘店小二’。”开发区的干部职工普遍表示。 事实胜于雄辩,今年6个市重大产业项目的快速推进,就是开发区“店小二”们优质服务的真实体现。 其中五洲公路港项目已正式运营,成功签约第三方物流企业近百家; 永宁汽车城项目南地块汽配中心项目23栋楼已全部建成,主体验收已完成。北地块会展中心桩基已完成,汽车检测线、办证大厅已主体验收完成,综合楼建至十层。一期工程已完成总工程进度的95%,计划2018年10月汽配中心投入运营; 中信国安葡萄酒产业园、中北润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金港汽车文化主题公园项目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 中信开诚特种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在徐过渡生产用房正式投产,自建厂房开建。 产业平台 集聚发展 发展不止步,创新不停歇。 在打出招大引强全力发展、重大项目强力突破等一系列组合拳并收到实效之后,泉山经济开发区加强平台经济组织引导,加快功能平台开发建设,通过撮合交易和功能服务,实现开发区经济效益倍增,推动产业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 立足资源禀赋和长远发展的实际,着力构筑工业经济发展新平台。2015年1月,泉山区与无锡市宜兴陶瓷产业园区达成南北合作共建协议,共建“宜兴泉山工业园”。至2017上半年,共同招商项目累计 10个,总投资134亿元。自2015年获批南北共建园区至今,宜泉工业园累计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3亿元,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58.5亿元,完成进出口贸易额10858万美元。 以跨境电子商务为抓手,建成一个集平台、货源、仓储、物流为一体的跨境电商聚集生态群落——跨境电商产业园,为园区跨境电商提供一站式标准化和集约化服务。现已落户企业包括五洲公路港物流服务有限公司、中信国安尼雅酒业有限公司、永宁汽车博览园项目等多个功能性大项目本身已具备电商服务功能体系。今年新招引的美国亿贝跨境电商平台、贝塔斯曼欧唯特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将为电商产业园提供更为强大的支撑。 除此之外,开发区还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平台,培育一批节能环保、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平台经济品牌企业;打造高校共建平台,加强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工程学院等高校产业化基地建设,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扶持徐州永嘉科技园等民营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建设,政企联手,共促发展;支持企业功能性平台建设,引导零散物流向五洲公路港汇聚,汽车4S店向永宁汽车城汇聚。 声音 泉山经济开发区负责人: 获批省级开发区以来,开发区经济总量以年均51%的速度快速增长。2016年,实现公共一般预算收入5.71亿元,实现业务总收入241.1亿元,新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3%、60.8%、100%。今年开发区业务总收入和公共一般预算收入将确保增长60%以上,进一步放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目前,开发区强大的生命力日益彰显,我们将继续实现跨越发展,提升综合实力。我们有信心在3年到5年时间实现税收占全区三分之一的目标,不仅要强力体现对泉山区发展的贡献度,还要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