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营改增减税效应的影响,山东营改增试点纳税人户数呈不断上升趋势。截至2017年10月底,山东共有营改增试点纳税人99.09万户,较2016年5月份增加23.13万户,增长30.45%。其中,一般纳税人11.58万户,小规模纳税人87.52万户。
在今年举办的国际孔子文化节上,曲阜市三孔旅游服务公司集中推出国际慢城休闲游、尼山胜境文化游等一批旅游项目,成为当地旅游界“传播儒家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主角。“营改增打通了抵扣链条,让吃、住、行、游、购、娱的一条龙旅游服务模式迅速成熟起来,企业获益匪浅。”公司法人代表尹洪福介绍说。
旅游产业的发展只是营改增“外溢”效应的例证之一。数据显示,新纳入试点的四大行业全部实现税负只减不增——营改增促进传统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助力企业“走出去”、服务“双创”等多层次改革效应正在齐鲁大地深度释放。
强起来:传统产业的蝶变
“营改增让企业走上了一条绿色发展的快车道。唐骏汽车计划2018年产销新能源汽车5万辆,跻身行业前三名,2020年产销位列行业榜首!”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兴震介绍说。
许下豪言壮语的薛兴震对前些年的经营困境记忆尤深。传统汽车市场的萎缩,让这家鲁中地区规模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难以支撑。而正是营改增的实施,使得企业不动产建设、检测费、试验费和培训费等费用都可以纳入抵扣范围,仅2016年,企业整体税负就下降了1.1个百分点,减轻负担700多万元。资金活了,负担轻了,企业发展的劲头就有了——公司开始迅速转型,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新能源汽车项目开发中。目前,企业重点开发的4大系列20多个新能源物流车产品,系统解决了从干线到末端的全系物流运输方案,从北上广深杭到武汉、合肥、哈尔滨等主要城市都实现成功运营。2017年,唐骏汽车年产20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已顺利上线投产。
营改增让企业站起来,更让企业强起来。高密市国税局税政科负责人张海燕认为,营改增带来的减负,鼓励了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加大投入,为今后涵养了税源,扩大了税基。
“营改增对我们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为了尽快适应新税制的要求,我们企业内部将产业分工更加细化了,将运输、广告设计等业务分离出来,目前正在计划组建成立交通运输分公司和广告传媒策划分公司,把企业真正做大做强。”烟台恒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金广新说道。烟台恒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仓储物流、电子商务、汽车销售、科技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性商贸物流服务公司。营改增之前,公司业务“大而全”,但核心业务表现不够抢眼。公司领导早有意将辅业剥离专注主业。营改增的实施正是消除了公司业务整合转型的障碍。企业随即理顺业务链条,将旗下运输、配送、广告设计等服务分离出来,力求做强主业,做大辅业。
让传统产业开花结果的同时,营改增“接二连三”的效应也凸显出来。位于山东淄博的博山区素有“中国琉璃之乡”的美誉,但近年来琉璃行业似乎遇到了发展瓶颈,市场冷淡下来。而营改增的推行使得琉璃制作这项古老的工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我们公司抓住了营改增的时机,积极拉长产业链条,建成了人立大厦,与陶瓷琉璃艺术中心、体验馆‘三足鼎立’,形成了集文化创意、陶琉体验、旅游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外贸出口等一体化、一站式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淄博人立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焦新表示,下一步将紧抓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整合周边相关的资源,规划建设China琉璃小镇,把China琉璃小镇打造成中华陶琉文化城一张更加靓丽的名片。
走出去:海外市场的拓展
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燃煤发电项目是巴基斯坦目前在建最大单机容量且最先进的火电站,是落实中巴经济走廊的标志性项目,也是日照港第一个海外码头运营项目,更是日照港走出海外的第一步。
日照港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蔡中堂表示:在日照港集团抢抓“一带一路”机遇,进一步加快港口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营改增减税政策的支持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截至目前,日照港集团累计营改增减税超过了3亿元,税收优惠的陡增,带来的是企业业绩的攀升,今年1—8月,日照港累计完成吞吐量24225万吨,同比增长3.05%,实现利润68459万元,同比增长56.78%,利税91448万元,同比增长33.72%。
“港口属于先期投入巨大的行业,初建时包括码头的基础建设、作业设备的购买等项目,其成本都是以亿元为单位的;投入使用后,使用期限非常长,短期内更新的可能性及比例都非常小。幸好,西港区建设赶上了全面营改增的改革春风。”
威海山花地毯集团有限公司同样是受营改增助力而走出去的一家企业。企业抓住改革契机,将原来与货物销售混为一体缴纳17%增值税的研发、设计、运输环节独立出来,分别成立了研发设计公司、运输公司,由17%降为了6%和11%,每年可减税100多万元;2016年5月,营改增全面推开后,单独设立了地毯安装公司,税率由17%降为了11%,再次为企业年降税逾百万元。税负的降低帮助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设计投入,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研发设计的单面威尔顿地毯,进入美国及欧洲等高端家用地毯市场,年出口额300万美元以上。2013年以来公司每年销售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
“两次营改增,不但直接促动我们由一家单一的工业企业发展为集设计、生产、运输一体的经济综合体,而且我们的业务范围和市场应对能力也有了极大的提高。政策的红利正在充分显现,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集团董事长刘新惠表示。
“营改增的全面推行,彻底打通了抵扣链条,消除了重复征税,不仅仅是营改增企业本身,而且上下游企业乃至企业所处整条行业链条,都获益匪浅。尤其是营改增的政策取向突出了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分工优化,拉长了产业链,带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董文毅教授介绍说。
立规范:市场环境的优化
“3+7”和四大行业的快速增长,充分印证了营改增全面推开对山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促进作用,也从侧面反映出全省新兴服务业呈现不断向好的发展态势。
“3+7”行业试点纳税人共32.73万户,较2016年5月份增加8.02万户,增长32.46%;建筑、房地产、金融、生活服务业试点纳税人共66.37万户,较2016年5月份增加15.11万户,增长29.48%。
张汝可是一家建筑工地钢材供应公司的老板。他的公司今年7月份刚刚注册成立并申请认定了一般纳税人。张汝可曾经算过这样一笔账:“营改增”后,他原来供货的建筑公司成为营改增一般纳税人,再供货需要他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从个体户到成为一般纳税人企业,表面上税负高了,但其实并不亏。作为个体户,每月销售额在4万元左右,按照个体定税额,每月需缴纳增值税1200元。而今年8月份,办理一般纳税人后的第一个月,企业销售收入达到24万元,但由于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扣,实际缴税1872元,仅比之前多出600元,但销售收入却是之前的6倍。
市场需要活力,对规范的需求同样热切。“很多建筑公司,签合同第一件事就是问能不能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市场已经慢慢开始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和品牌竞争,也促使我们必须注重产品质量和口碑。”威海丰业混凝土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元亮说。
据了解,威海丰业混凝土有限公司虽不是营改增纳税人,但却是营改增四大行业之一建筑业的上游企业。元亮介绍,以前建筑商们在选择材料供应商的时候通常会选择价低者,容易造成“劣材驱逐良材”的局面,“跟他们竞争,我们很吃亏”。营改增以后,建筑商在选择材料供应商的时候就会充分考虑是否可以获得有效的可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大型材料供应商就不再处于价格劣势。2016年,威海丰业混凝土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亿,同比增长17%,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营改增在产业集聚上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山东中阳碳素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煅后石油焦为主的高新技术环保企业,已成功在新三板上市。2016年全面营改增实施后,企业进行二期扩建,仅依靠不动产进项税额抵扣的扩围政策,企业就抵扣进项税款96万元。目前企业三期建设已经全面铺开,预计投资额1亿元,其中厂房等不动产项目建设投资2000余万元,预计比营改增实施前可多抵扣进项税额200余万元。一个企业的发展,带动了产业集群。随着山东中阳碳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上下游企业在周边投资建厂的带动效用明显,规模集聚效用正在显现。1家上游锻造件供应商、1家下游产品深加工企业、2家下游高温蒸汽余热利用企业在当地集中落户,产业集聚初具规模。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