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重塑生态格局 提升城市品质 我市城市“双修”工作取得扎实进展

 

重塑生态格局 提升城市品质 
我市城市“双修”工作取得扎实进展
 

 

发布人:市规划局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樊海涛

近年来,我市通过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态修复,针对性地治理“城市病”,进一步改善了人居环境,转变了城市发展方式,取得显著进展。12月14日,市规划局在新城区报业传媒大厦召开发布会,向社会各界介绍了有关情况。

生态修复:综合整治,重塑生态徐州新格局

据市规划局副局长张可远介绍,徐州是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又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历史上战乱洪灾导致我市生态基础薄弱,资源开采也造成巨大“生态疮疤”,老工业基地“城市病”突出。特殊的山水生态和产业类型,导致城市“双修”工作任务艰巨。

近年来,我市针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成效明显。

创新实施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对市区周边塌陷地,本着“宜水则水、宜田则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原则进行生态修复,对潘安湖、九里湖、督公湖等塌陷地进行概念性规划,先后整治采煤塌陷地9万多亩,复垦治理4.48万亩,新增耕地3.5万亩,生态修复5万亩,赋予老工业基地新的生机。潘安湖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九里湖湿地公园获得“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煤矿塌陷地治理道路。

修复山体宕口,推进荒山绿化。在采石宕口治理方面,采用生态绿化、岩壁造景、历史遗存保护等手法,对东珠山、龟山、九里山等42处采石宕口实施修复规划,生态恢复率达到82.4%,建成全国首座宕口遗址公园——东珠山宕口公园,被国土部确定为城市矿山治理样板工程,誉为“国内城市废弃矿山治理的典范”。京沪高铁沿线26个宕口经过整治成为生态景观优美的绿色风景线。

持续推进市区1660公顷荒山绿化,累计投入资金5.9亿元,绿化荒山396座11.1万亩。新增造林面积91.5万亩,林地面积达538万亩,居全省第一。

持续开展水体治理和修复,凿通城市河网,形成互联互通的城市水系,城市地表水三类以上占比达79%,城市再生水利用率、污水处理率、水环境质量达标率均达到创建要求。重点河流沿岸500米范围划定为严禁畜禽、鱼类等养殖区。

重点对老城区小南湖、新城区大龙湖等水域进行退渔还湖、修复治理。对徐州内港实施退港还湖,建成了九龙湖、劳武港、两河口等大型公园景区。清理改造丁万河、徐运新河等煤港码头,建成一批岸绿水清的滨湖、滨水景观公园。

全面构建多层次的绿地系统。规划构建了城市山水生态格局。市域形成一脉入城、二河穿流、两湖映城、三山楔入,市区构建了“两湖、两轴、三区、四楔、六山、八水”的城市山水格局。

拓展“二沿”空间,合理构建城市生态廊道。做好“沿水、沿路”文章,实现绿廊网络化和绿地系统化,完成绿色通道工程。

均衡绿地布局,全面建成十分钟绿地圈。着力拓展城市绿色空间,将市区沿街沿路由政府收储拆迁的土地全部用于公园绿地建设。新建游园绿地300多处,新增绿地面积122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超过17平方米,基本做到了市民走出小区就能进入公园绿地。

注重生物保育规划,保护多样性生态系统。规划构建覆盖市域的生态保护区,相继建成泉山、大洞山、圣人窝、艾山、骆马湖、黄墩湖6个463平方公里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故黄河湿地、大沙河湿地、潘安湖湿地等3个171.7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保护区。打造了环城国家森林公园、邳州银杏森林公园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云龙湖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马陵山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城市修补:有的放矢,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幸福指数。坚持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整治并进,截至目前,主城区已启动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300余个,累计改造面积为3790万平方米,提供定销安置房1277万平方米,解决了近20万户棚户区家庭居住问题。大力度开展老旧小区整治,首批73个小区去年已整治完成。余下的432个小区今年全部启动并有望于年底整治完毕,主城区62万群众的居住环境将得到显著改善。

加强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实施了三环路高架快速路、高速公路连接线改造、新淮海西路、韩山隧道、珠山景区道路、民富路东延、和平路东延二期、复兴北路改造、支路网建设等工程。

大力推行绿色出行,全面实施慢行系统建设,组织编制相关规划,界定慢行空间,优化过街设施;规划建设沿河绿道,提升绕湖绿道,完善环山绿道,打通连园绿道,建设健身专用道等慢行绿道;接驳公交,构建多元化慢行系统等,受到群众好评。

保护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坚持塑造城市现代风貌和传承历史文化并行,近年来相继编制完成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户部山、状元府历史文化街区、近现代优秀建筑、老徐州历史文化片区等保护规划、《汉楚王墓群总体保护规划》《下淀片区老工业区更新规划》等。制订了保护规划实施行动计划,加强对名城的整体历史文化环境、重点历史地段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逐步完善古城格局,确保徐州历史文化、山水风貌得以延续。

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我市先后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市”“2016年‘中国人居环境奖’第一名”等殊荣,城市森林覆盖率居全省第一,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85%以上,为全国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引领示范作用。为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今年将徐州市列为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

张可远介绍,他们将牢牢抓住“双修”试点城市契机,深入贯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拓创新,多方合力,加快推进我市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作,系统解决城市生态、功能、风貌等问题,更高标准、更高水平地规划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7-12-19/414583.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