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普惠性民生做进百姓心坎 铜山区大力实施公共服务补短板工程 |
|
||
|
||
|
||
|
||
|
||
|
||
|
||
|
◎文/ 通讯员 尚庆迎 魏朝星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明慧 苏北领头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力推进普惠性民生,从实事、难事、急事入手,实施公共服务补短板工程,努力实现城乡同建共享,让发展成果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瞄准“全局性”“普惠性”, 不做“盆景”做“风景” “老百姓见到你,没有问GDP的,他们最关心身边事:路能不能通到家门口?孩子上学能不能近点?老人看病能不能方便点?”铜山区委书记王维峰说。 去年,结合大走访活动,铜山党员干部“用真心,动真情,听真话,帮真事”,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通过群众走访、媒体征集、网络问政平台、12345政府服务热线等梳理出最期最盼最急需的民生诉求。铜山区发改经济委主任、区为民办实事办公室主任吴恒辉说:“很多群众反映,尽管现在生活富裕了,条件改善了,但公共服务的某些领域,特别是基础设施等与徐州主城区相比还有差距。而在乡村,教育、医疗、交通、环境、饮水等方面百姓有更高期待。” 民之所望,就是工作的方向。针对这些短板,铜山区委区政府形成共识:这样的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 “面要宽,事要实,要真心实意。”铜山把普惠性民生工程当作重中之重,这些普惠性工程投资大、工作难度大,不如搞一些盆景式的形象工程关注度高,但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意义重大。 为尽快破解孩子们上学远、上好学校难的烦心事,铜山在着力优化中小学教育资源布局的基础上,新建了北京路小学和凤凰山中学等4所中小学,改建了大许镇中心小学、茅村中心中学等61所学校。还用优良的环境和优厚的条件,吸引了矿大附中落户铜山,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了大学路实验学校,并一举招聘313名教师。2018年,铜山计划新建中小学7所,恢复乡村教学点两处,彻底改变小学教育超大班额问题,并把注意力转到公立幼儿园建设上,计划新建幼儿园21所,力争实现每万人一所优质幼儿园的目标。 看病远、看病贵是群众反映的焦点之一。为提升城区医疗水平,铜山在全面改造区人民医院、中医院以及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积极引进的市第一人民医院将于今年上半年全面竣工。相比城区,农村卫生条件更加薄弱,村卫生室大多建于上世纪90年代,室内漏雨、墙体开裂。面对农村出现的“小病到镇里,大病到市里”现象,铜山实施了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工程,2017年底前在全区建成15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新建成的卫生室面积均在220平方米以上,配备了无菌柜、血糖仪和呼吸机等设备,可以满足村民治疗常见疾病的要求,实现了百姓就近看病就医的目标。2018年将再改造农村卫生室47所,实现所有村级卫生室改造提标全覆盖。 为了尽快填平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的落差,铜山以城乡公共生态空间治理为抓手,全面启动了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采取以奖代补等措施,一年投入超过10亿元。目前,全区实施了以公共厕所、公交站台、公共照明、公共自行车、公共停车场、公共道路等为内容的“六公建设”,整治了108个老旧小区,建设了1500套公租房,城市公交与主城区实现同城同价。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工程让城乡居民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 如今的铜山,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不仅是一幅山水长卷,还有亮丽整洁的街道、安全有序的交通、城乡完善的功能、舒朗和谐的小区……这一幅幅画面正彰显着铜山的发展成果,印证着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聚焦“一体化”“均等化”,消除“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铜山2010年撤县设区,但80%以上还是农村,农村体量大、基础设施底子薄,是铜山的一大现实。着力消除城乡公共服务落差,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们的目标。”铜山区委书记王维峰说。 曾几何时,一口黄牙曾经是铜山黄集等西北片农民的标志,这是长期高氟饮水的结果。近些年来,尽管通过饮水安全工程,铜山的百姓都用上了自来水,但是自来水源依然是当地的地下水,水质不高、管网老化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广大居民。有位区领导在基层走访时,一位村民告诉他,前年一位学医的外地姑娘嫁到他们村,各方面条件都满意,就是喝不惯我们的自来水。为全面提升群众饮水质量,铜山着手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确保在2018年上半年建成城乡供水一体化体系,让130万铜山人彻底告别用地下水作为自来水源的历史,喝上来自骆马湖、微山湖的优质地表水,实现与徐州主城区“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 为改善农村居民的出行条件,近年来,铜山大力实施村村通、户户通工程,仅2017年就新修了159公里的农村公路,新建了30座农村桥梁,镇村公交实现全覆盖,初步实现了农民出门就有水泥路,村里能坐公交车的夙愿。2018年,铜山还将新修乡村公路250公里、户户通道路150公里,预计2019年在苏北率先实现硬化道路户户通。为提升农村生活条件,铜山实施公共照明工程,2018年将实现镇建成区内路灯全覆盖;行政村主要公共场所、道路路灯设置全覆盖。 用上天然气是农村人梦寐以求的事,2018年铜山将实施农村天然气贯通工程,年内实现镇区通气,2020年前,实现农村通气全覆盖。 如今,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正在铜山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污染企业被关停,黑臭河道被治理,建立14座污水处理厂实现镇区污水管网全覆盖,近千个村庄均建立了市场化长效保洁机制。每到旅游旺季,去“吕梁访古,汉王听泉,微山湖上荡渔船”已经成为市民近郊游的首选和守望乡愁的家园。 遵循“等不得”“慢不得”,苏北领先当“标杆” “铜山经济高速发展到今天,有必要、也有能力补齐民生短板、还清民生欠账。”王维峰认为,民生建设等不得、靠不得、慢不得,能快则快,要让人民群众尽快享受到改革开放发展的红利。 因病因祸致贫、返贫的家庭在全区不在少数,如果这样的家庭得不到及时有效救助,就会成为小康路上的掉队者。铜山创新工作举措,实行兜底帮扶。使这些家庭除享受正常政策救助外,2018年区里计划投资2000万元,采取“一事一议”的扶助办法,确保特殊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子女就业就学保障。 “厕所革命”是近两年铜山民生建设的一项亮点工程。去年区里在基层调研,除了道路、医院、学校等方面的短板群众呼声很高,公厕少、旱厕脏的问题也成为“热点”。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铜山把“厕所革命”列入2017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年内城区新建了7座具有刷脸取厕纸功能、ATM机、母婴室等高标准公厕,乡镇建设1000多座水冲式无害化公厕,着力解决群众“如厕难”。同时,加快家庭污水管道铺设,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在群众中掀起一场“厕所革命”,使卫生户厕、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超过98%。目前,抽水马桶、太阳能热水器、淋浴器等逐步成为铜山农民家庭洗手间的“标配”。铜山还将改厕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加强垃圾收集与管理,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同时加强河道管理和村庄综合整治,使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 2018年,铜山将在城区按标准再配置公厕19座,对乡镇建设高标准公厕进行财政奖补,实现自然村水冲式厕所全覆盖。 铜山创新工作方法,实施基层公共服务示范工程,根据江苏省基层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要求,在全区范围内,优选一镇、一街、一行政村、一城市社区、一自然村、一居民小区,作为公共服务达标试点示范工程,作为其他各地可复制的样板工程,以示范带动确保2020年达到省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 正是等不得、靠不得、慢不得,尽快让群众享受发展成果的紧迫感,铜山在民生工程建设上大力投资,既关注道路、教育、医疗等大问题,也关注门牌号设置、安全消防设施配备等小问题,“一枝一叶总关情”,在苏北地区树立了公共服务的新标杆:在苏北率先实现镇区公交全覆盖;在苏北率先实现自然村水泥路全覆盖;在苏北率先实现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在苏北率先实现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在苏北率先实现技防入户全覆盖;在苏北率先实现“不见面审批,实行免费“政务专递”服务…… 紧扣“高标准”“高质量”,既搞“民生工程”更搞“阳光工程” “普惠性民生工程,面广量大,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把好事办好。”王维峰说。 民生工程关键是资金,铜山坚持财政拿大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80%以上用于民生投入。在建设乡村道路中,过去在资金上是“谁家的孩子谁抱走”,推动得不顺利,近4年才完成90公里。2017年,他们打破原有体制,根据各镇的经济情况采取分类投入,比如经济强的一类镇区承担20%,二类地区只拿10%,三类地区全部由区财政包揽。区里拿“大头”,调动起各镇修路的劲头,全区2017年新修镇村道路近160公里,一举缓解“出行难”。 铜山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民生投入原则,不追求高大上,但要求高标准、高质量。为缓解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紧张问题,2017年铜山建成1500套公租房,位置优越,设计合理,价廉物美,将在春节前统一安排发放。 为保证民生项目可量化、可持续,工作可检查、可考核,铜山在上一年底开始制订详细的下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议表和具体实施情况表,标明建设进度、投资来源、责任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列入当年政府工作报告,并对工程建设进行及时调度检查考核,保证不放空炮。 铜山建立完善工程招投标、财务管理、质量监督等规范管理体系,保证民生工程建设质量。他们在乡村道路等建设中吸纳群众代表、党员代表为质量监督员,保证把每一项民生工程都建成群众满意的阳光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