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大风歌” “击筑”破难题 沛县检察院保障民生工作践行司法为民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盈 通讯员 郝敬辉 官司打赢了,可赔偿款迟迟没有执行到位怎么办? 道路两旁的行道树被人无故砍伐几十棵,要向哪个部门反映? 债务人串通旁人,故意通过打官司转移财产来逃避债务,要怎么维权? …… “官司有理说不清,检察院里找民行;官司打赢不执行,检察院里找民行。”在沛县检察院,就有这样一群专门为群众解忧的民行人。 沛县交通主干道上,一辆小轿车将一名十多岁的男孩撞倒在地,男孩头部严重受伤,被送往医院抢救。经过公安机关侦查,事故发生时,驾驶员孙某(化名)为酒后驾驶,对这起交通事故负全部责任。此时男孩还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抢救,男孩父母对孙某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孙某赔偿全部医疗费。最终,双方达成民事赔偿协议,由孙某承担男孩50万元的医疗费,孙某的母亲和姐姐自愿担当保证人,同时孙某因犯交通肇事罪被法院从轻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没想到,就在孙某走出看守所大门的一个月后,事情发生了变化。两名原告走进法院,声称孙某的姐姐和母亲分别向他们二人借款21万元、40万元,多次催要仍不归还。 “怎么还没履行完民事责任,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冒出两个要债的?”男孩父母心里直犯嘀咕,“多亏了检察官帮助我们寻找线索。”事后谈起这件事,夫妻俩仍不胜感激。 在反复翻阅卷宗后,沛县检察院民行科的检察官发现了该案件疑点重重:两起诉讼的唯一证据都是债务人写的借条,借款数额巨大却没有从银行提取款项的证明;两起诉讼的当事双方都称借款全部为现金,这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常理不符,而且借款用途不明确;进一步调查得知,两起诉讼的“债权人”都是孙某的亲戚或朋友。经过鉴定,两名“债权人”的借条也是假的。 “我们到法院起诉,其实就是想帮助孙某逃避责任的。”两名“债权人”承认了提起虚假诉讼的事实。至此,真相昭然若揭。最终,担保人被转移出去的财产得以追回,受伤男孩后续治疗费用也有了保障。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在打击环境犯罪方面,沛县检察院绝不手软。该院通过强化“两法衔接”机制,严打破坏环境犯罪,对生态领域的违法犯罪保持“零容忍”态度。 为增强打击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沛县检察院在“食药环”领域创设了“两法衔接”工作站,每日对该平台上的数据实施动态监测,发现有涉嫌犯罪案件,第一时间向侦查监督科负责人通报,并派驻员额检察官前往审查相关卷宗,全面、全程介入引导查证。去年底,“两法衔接”工作站联系人员反馈信息,环保部门接到举报,某镇工业园内有电镀小作坊随意排放废水,废水中可能有重金属污染环境,该院两名检察官立即同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共同赶往现场。经查证,该工业园内刘某所经营的电镀作坊生产过程中的废水随意排放,其中重金属镍的含量超出国家规定,刘某涉嫌环境污染罪。检察官当即启动监督移送工作,该案已移送至沛县公安局。记者了解到,自去年11月以来,通过建立“两法衔接”工作站机制,沛县检察院已在环境领域移送了涉嫌犯罪案件4件4人,践行了用“检察蓝”护航“生态绿”的庄严承诺。 “服务群众、保障民生,是检察机关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认真做好服务和保障民生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沛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沈善文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