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耐久性混凝土做“味精” 全国劳模吴建华带领超力建材团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正喜 大型桥梁的设计使用年限过去是30年到50年不等,自从有了混凝土外加剂,现在重点桥梁的设计使用年限达到了100年,超强工程港珠澳跨海大桥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20年。在公路养护行业摔打40年,1989年就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江苏超力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华,谈起混凝土外加剂就异常地兴奋。 仅有大专学历的吴建华靠着一股子钻劲和韧劲,硬是获得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受邀参与编制3项国家标准和5项行业标准。在他的带领下,吴建华劳模团队创新工作室培养的薛勤生、吴建设获得了省劳模称号,王爱军、黄立军获得了市劳模称号,王金岭、杨安定、高威威、邹建华、赵继森先后成为公司劳模。今年五一前,超力建材团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一个只有100来人的中小企业成为了国内行业知名企业,靠生产加工混凝土外加剂,一年就能实现利税2000多万元。 养护班里成长起来的 “土专家” 吴建华告诉记者,他的公路养护生涯是从邳州公路站车夫山道班开始的,1979年开始就负责修补公路路面,由于表现突出,又有组织能力,1984年2月,吴建华又调任运河道班班长,负责6个乡镇的公路养护工作。工作在基层,吴建华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怎么降低水泥路的断板率、减少水泥路的裂缝,逐渐摸索出一整套作业技巧的吴建华,带领工友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公路养护剂厂和水泥路养护队,承接了全市多条水泥路的养护工作。 2002年11月,吴建华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了江苏超力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主攻混凝土外加剂。为掌握国内水泥混凝土路面填缝材料使用情况,吴建华带领技术人员行程一万公里,跑遍全国各地,发现现行填缝材料普遍耐久性差、无弹性、易老化,便决心创新优化。他拜访化工材料专家寿崇琦教授,合作研发新型材料。经过反复试验,推出有机硅改性聚氨酯填缝胶,各项指标超过国家标准,填补国内空白,获国家发明专利,已广泛应用到水泥路面填缝中。 我国桥梁建设长期采用传统材料和工艺,浆体硬化后气泡形成空洞,积聚雨水,腐蚀预应力筋,且水泥浆体容易泌水离析,影响桥梁寿命,留下安全隐患。为改变这种状况,吴建华走访多家大型施工企业和公路建设部门,从国内外筛选一流原材料,组织技术人员攻关,经过一年试验,在国内率先生产出新型CL-10预应力孔道压浆剂。 国内普遍使用的聚羧酸盐减水剂虽然效果不错,但性能不够稳定。产品改性势在必行。吴建华带领技术人员与济南大学合作,研发出超支化聚合物、超支化型聚羧酸系减水剂,获国家发明专利,广泛应用于对混凝土性能要求较高的建筑领域,不仅增强了行业竞争力,同时大大降低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小小“味精” 造好也不容易 吴建华形象的把混凝土比做“大菜”、外加剂比喻成“味精”,大家吃菜时只管菜品的品质和口味,却不会想到味精的作用。其实,在砂子、水泥、石子等材料不变的情况下,要想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等关键指标,外加剂就成为非常重要的因素。 甘肃省陇南武罐高速公路122座桥梁,46座隧道,需水泥混凝土数百万立方米。因沟壑纵横,山路崎岖,砂石只能就地取材。工程为保质量,对外加剂要求苛刻。吴建华2008年底率领技术人员冒着汶川地震余震危险,天天起早贪黑,翻山越岭,步行八九个小时,跑到标段,对外加剂试样反复配制,耗时三个多月,终于完成任务。 内蒙古白音华至霍林郭勒一级水泥混凝土公路长100公里,是国内唯一不限载运煤专用线。干燥多风,最低气温零下40度。通过竞标,超力公司为唯一外加剂供应商,吴建华受聘为专家组成员。他组织产品创新,在减水剂中增加引气剂和缓凝剂,解决了混凝土板面不规则裂缝和防冻的难题,还对混凝土板块尺寸划分、切缝时间控制、养护方法等提出建议,并被采纳,建成高等级水泥路面;公司供应外加剂1.5万吨,也获得可观经济效益。 贵州省毕威高速公路赫章特大桥是目前亚洲第一高墩大桥,墩高195米,采用挂篮混凝土现浇,外加剂全部进口。2012年施工关键时刻,进口外加剂货柜因标注名称与报关单不符,被海关扣验,适逢国庆长假,面临停工。救场如救火,吴建华挺身而出。外加剂需辅料复配,增加成本,无利可赚,销售人员迟迟不愿发货。吴建华板起面孔说:“诚信比天大,赔钱也得干。”当晚即派出专车,日夜兼程,送往施工现场。施工单位激动地说:“你们真是及时雨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