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打出乡村振兴『组合拳』 六大举措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邬政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市将以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农业产业集群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我市乡村振兴工作走在苏北和淮海经济区前列。 ■关键词一:提质增效 一方面依靠科技和种子提高农业质量,一方面靠品牌和市场提高农业效益,推动全市农业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通过高水平建设产业集群,高标准培育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大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我市打造成为淮海经济区特色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中心、加工销售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农业科技推广示范中心。全市重点建设19个产业集群,今年计划投资140亿元实施65个项目;实施2018年“两重一创”项目计划,其中,现代农业产业重要示范带工程投资34.9亿元,农业农村重点工程投资93.7亿元;全年新增“三品一标”260个,推出10家销售超10亿元的企业,打造和培育“小而美”特色品牌70家,各地分别打造1-2个区域公用品牌;健全覆盖市、县、镇、村四级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各县(市)区分别建立1-2个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重点扶持家庭农场和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合作社规范化创建力度;今后3年每年建设高标准农田50万亩,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和智慧农业,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关键词二:绿色发展 积极构筑绿色生态屏障,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和河湖专项整治,抓好新型村镇建设,守住青山绿水、建设美丽乡村。计划3年内全市每年完成新造林5万亩以上,每年打造一批“三化”示范镇村,力争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组织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抓好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2019年,市区建成区黑臭河道全部建成景观河道,2020年县城区、镇区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到2020年,建设2个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15个示范镇,培育30个示范村,到2022年重点打造100个美丽村庄。 ■关键词三:乡村治理 我市将实施文明村镇建设行动,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通过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等举措,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计划到2020年,全市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到2022年,县级以上文明村比例超过65%;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深化乡村“微自治”,积极推进村务公开,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化管理创新,健全农村治安防控和公共安全体系;健全完善“三资四化”监管机制,积极探索“互联网+监督”模式,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引入社会中介机构作为“第三方”进行村级财务管理。 ■关键词四:改善民生 我市将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教育卫生均衡发展行动为重点,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社会事业发展,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计划到2019年,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全部正常运行,2022年全市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95%,5年内实现全市农村村内道路“户户通”;5年内补充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0000名,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到2020年以县为单位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年内实现全市城乡居民饮水一体化,到2020年实现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农村地区宽带网络、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全覆盖。 ■关键词五:脱贫增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低收入人口、经济薄弱村和重点片区是其中最突出的短板,我市将聚焦精准帮扶、集体增收和就业创业,围绕今年17万低收入人口脱贫目标,制订落实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提高低收入农户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能力;重点抓好67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支持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和现代种养业,积极盘活村集体闲置不动产;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将各类财政创业补贴和税费减免政策全面覆盖到返乡创业农民工,打造乡村“创客空间”等新型农民创业载体。 ■关键词六:体制机制创新 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各项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农村改革为动力,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发展。落实“三权”分置办法,推广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完善农业农村发展用地政策;建立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体系,扩大覆盖面,优化村镇银行布局,稳妥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构建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配套辅助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