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海内外专家建言江苏智能交通:让大数据发挥大作用

  5月6日至7日,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与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在南京联合主办第二届中国(南京)道路交通信息化论坛暨智慧交通产品技术博览会。与会专家提出,智能交通是交通领域中最具创新性和现代化属性的发展方向,是推动我省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利器。

  车和路都要充满智慧

  汽车自动驾驶眼下正是热点,而高度智能的车要想轻松上路,离不开充满智慧的路。

  “一体化智能网联交通系统,是智慧交通的终极发展形式。”东南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智能网联交通联合研究院院长冉斌教授表示,这需要整合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网联道路,通过雷达、视频等先进的车、路感知设备,对道路交通环境进行实时高精度感知。简而言之,车和路要能进行通讯及信息交换,形成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化动态信息服务以及网联车辆自动驾驶的一体化智能网络系统。

  今后,要实现“简单的车、聪明的路”,顾名思义,开车变得越来越简单,道路越来越聪明。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应用到公路,车和路实现一体化。据了解,沪宁高速无锡至上海段是江苏高速车流量最密集路段,日均通行量现已超过15万辆,“通而不畅”是常态。“解决这类问题,在于提升路面利用率。”专家认为,如果实现车路一体化,通过智能把握,车辆得以有序匀速行驶,车间距大幅缩小,通行能力得到提高,就能有效破解拥堵。目前,南京已汇聚各类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企业160余家,形成一批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地。交通和人工智能跨界联手,是我国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的机遇与路径。

  让大数据发挥大作用

  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王印海说,随着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大数据分析与存贮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用于研究交通现象、解决交通问题。

  “智慧公路需要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南京智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卫星介绍,数字化,是通过将公路基础设施设备、交通状况的数字化,来控制、观察真实的公路设施设备;智能化,即通过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公路运营智能化的设施设备可视、可测、可控;协同化,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形成人、车、路的协同运输平台。

  “现在道路巡查时,引入人工智能方法对公路设施、车流、客流、交通事件等要素状态,进行快速、精准的感知与分析,就是数字化趋势。”中设集团智能交通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王维锋博士说,相比较车的发展,路也要加紧发展。如今,修路都要在路面下、道路边装置相关芯片等设备,就是要让路更智慧。

  “道路交通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涉及道路、车辆、人员三大类别的大数据信息,涵盖数据采集、处理、呈现和应用等。”澳大利亚优立科技公司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张雪兵说,新技术的突破,使道路信息化迎来从交通大数据到三维交通大数据的时代转变。随着激光扫描、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等技术的普及,道路数据的三维化采集已经成为重大趋势。在道路数据应用层面,可用最新的三维全息技术将道路信息精准完整地呈现出来,从而更加直观地进行道路的建设、运维、管理。

  用区块链挖掘数据资源

  “当前,江苏交通运输信息化正从过去部门应用、多点开花,逐步转向互联互通、业务协同。”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科技处副处长陆毅表示,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潮流,需要加强总体设计。

  “我省智能交通发展还存在一些瓶颈。”南京理工大学教授戚湧指出,江苏城市交通、公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路交通等虽然发展迅速,但这些领域之间信息共享不够,数据资源统筹整合力度有待加强,“区块链技术正从金融领域不断延伸到物联网和智能交通等领域,可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价值传递特性,实现我省交通行业中多领域、多部门之间的价值交换与流转,实现车辆身份识别,提高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系统的整体效率,为出行者提供便捷、安全、畅通的出行体验。”

  利用数据打通信息资源,眼前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缓解城市停车难。“通过广泛的停车场数据联网接入和大数据分析,可实现大范围、跨区域的停车诱导、自助缴费、车位分时共享。”中设设计集团工作人员介绍,以南京为例,通过停车场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停车系统资源整合,市民开车去新街口,可以根据系统指引直达闲置停车位,实现无感停车和缴费。(梅剑飞)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8-05-08/423128.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