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水源同管网 同水质同服务
|
||
|
||
|
||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作霖 “原来是地下水,水碱大,水压低,得错峰用水,太阳能热水器打个水都先打听一下是否停水,生活非常不方便。现在我们和徐州城区市民喝的同样同质的水,水压足,口感好,喝起来有点像矿泉水。”2月12日中午,正在做午饭的丰县师寨镇金庄村史经峰高兴地说。 保障人民群众喝上安全卫生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 2016年,徐州市委、市政府结合全市城乡供水发展情况,作出了统筹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力争在三年内实现以市区和县(市)为单元的城乡供水“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一体化,打破城乡二元供水局面,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升农村饮水安全的保障水平,使广大农民享受市民待遇,实现从喝上放心水到喝上优质水的转变。市水务局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加强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决议要求和实施方案,集中力量、全力实施。截至目前,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七大工程”、建立“三项机制”工作任务基本完成,徐州城乡供水“1+5”新格局已形成,城乡人民群众共享“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饮水目标基本实现,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奠定了供水保障。日前,2018年度“徐州市创新奖”获奖项目揭晓,市水务局申报的“千万城乡百姓共享优质饮水——全市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喜获一等奖。 强力推进 织密城乡供水网 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徐州市出台《徐州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市政府工作报告将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作为重点进行部署,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列入全市重点工程、为民办实事工程加快推进。市水务局建立了“三督查两通报一现场”的工作推进机制,加大领导包挂、人员驻点和业务扎口三项督查工作力度,抓好半月水务系统通报、一月全市通报,坚持一个季度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强化督查指导,定期调度研判,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全力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工作,切实把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做实做好。 2016年9月23日,骆马湖水源地及徐庄水厂的建成通水,使徐州市区供水形成了南有骆马湖水、北有微山湖水、内有地下水的“三大水源、多路径联网”的供水格局。标志着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这项保障供水安全、改善民生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2018年6月29日,徐州市城乡供水一体化丰沛供水工程正式通水,意味着全市最高亢、用水最困难的丰县、沛县和铜山西北部地区的居民,也能喝上优质的微山湖地表自来水了。 2018年7月31日,徐州铜山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通水,至此,铜山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全区130万人喝上了“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的同一碗水。 2018年9月30日,贾汪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通水,标志着全区52万人民彻底告别饮用高硬度地下水的历史,吃上干净、安全、放心的骆马湖地表水,进一步改善贾汪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同年11月6日,丰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供水仪式在丰县付庄水厂举行,标志着丰县百万人民享受“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的优质供水,全县人民彻底告别饮用高硬度地下水的历史,吃上干净、安全、放心的地表水。 …… 徐州市水务局副调研员吕钢介绍,按照《徐州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我市共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七项工程”,即:水源地达标建设工程、原水输送管网工程、水厂工程、清水管网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两网搭接工程和水质监测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累计完成投资91.1亿元,完成计划的105.3%,其中丰县、沛县、睢宁县、新沂市、铜山区、贾汪区和市区全面并超额完成建设计划。 安全优质 城乡居民共饮“一网”水 一拧开水龙头,清澈透亮的自来水便汩汩而来。“这是骆马湖水,比以前地下水的水质有明显的变化,烧水没有水垢,比原来的水甜。”说起自来水的变化,富丽花园居民张大爷为徐州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一个劲点赞。 “徐庄水厂采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率先在江苏省内实现供水深度处理工艺全覆盖供水工艺,原水通过输水管道输送至水厂,经过生物预处理、加药混凝沉淀、均质滤料过滤、臭氧氧化、微生物降解及活性炭吸附等工序处理,最后进行加氯消毒后供给市区用户。经过制水工艺处理后的水,其各项指标均远远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城市供水水质标准》等规范要求,浊度、COD(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50%以上,出厂水达到直饮标准。”徐庄水厂厂长宗海清介绍,水厂服务80万人口,覆盖了徐州东部主城区,以及贾汪、铜山两区的城区及部分乡村。水厂日制水量从2016年的32万吨跃增至目前63万吨,季节性用水高峰时,可达到65万吨,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2%。 新沂市唐店地表水厂和窑湾地表水厂工程均设计深度处理工艺,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净水预臭氧处理和后臭氧生物活性炭过滤处理技术,有效降低了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色度、嗅味、藻类、氨氮及铁、锰离子,真正实现了生活饮水由“合格水”向“优质水”转变。 据介绍,长期以来,我市市区及农村地区居民供水普遍采用地下水,氟、氨氮、四氯化碳等不同程度超标。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全市城乡供水“1+5”格局全面形成(“1”指市区包括主城区、新城区、开发区、贾汪区和铜山区,“5”指丰县、沛县、邳州市、睢宁县、新沂市5个区域),全市人民群众饮用地下水的历史结束,新建和改建供水管网3300公里;完成7个水源地达标建设,水源保证能力285万吨/日,全市建成以骆马湖、微山湖地表水为主的同水源供水格局,自来水深度处理率达100%,农村供水入户率达99%,城乡居民实现共享地表水优质水源的历史性突破。 助力发展 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供水保障 我市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中建立了管理运营、监管监测、综合水价等“三项机制”。截至目前,供水管理运营机制基本建立,其中丰县、睢宁、新沂市、铜山区和贾汪区分别成立县(市)区水务公司,统一管理运营区域内城乡供水;沛县采用PPP合作模式,吸引社会专业公司负责全县城乡供水建设和管理运营;邳州市城区和农村分别由社会专业公司和政府成立水务公司管理运营,统一管理运营机制正在推进。监管监测机制:市及县(市)区均已明确监管机构和监管人员,监测化验取样覆盖率达100%,三级水质化验室覆盖率达100%。综合水价机制:在制订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已明确市区和县(市)区结合城乡实际,充分调查研究,制定供水水价政策和农村水价过渡政策。 “徐州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工程,在全市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助推了乡村振兴,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生产条件,推进精准扶贫,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和投资营商环境等。”徐州市水务局局长卜凡敬介绍说,徐州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工程,大力推进供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基本实现“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城乡供水一体化格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生产条件,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和投资营商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为项目投资提供可靠的供水保障。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为实施城乡融合战略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和保障。 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工程,推动城乡供水改革和发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增强城乡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推进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避免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供水工程的重复建设和水资源的大量浪费,促进地下水位回升,大大减少地面沉降和水环境污染,维护水生态环境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