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会展信息 > 正文

一汽大众速腾后悬架纵臂频断裂 回应称仅为个案

 2014年4月以来,一汽大众速腾(SAGITAR)后悬架纵臂频频发生断裂,这一系列质量风波将这款紧凑型车中的销量王推上了汽车投诉榜的首位。全国各地的速腾车主开始集结,举行各种形式的维权活动,希望能够呼吁企业实施召回,消除安全隐患。

  不过,到目前为止,他们的维权行动还没有取得有效的进展。

  耦合杆式半独立悬架断裂多达20多起

  目前,发生后悬架断裂的车型都是来自2012年至2014年间生产的速腾。山东临沂的车主张学东正是遭遇者之一。他于2014年3月17日于当地4S店以18万元购买了1.4T自动豪华版速腾汽车。6月12日,在车辆仅仅行驶1252公里时,扭力梁后悬架发生断裂。

  张学东向《消费者报道》记者描述了事故的现场情况:“出事的时候车速不超过50km/h,我从临沂开车回家,刚到城南煤气站附近,经过一个小坑后突然感觉轮胎没气了一样,下车发现右后轮悬架纵臂断裂。”事后,他将车送去4S店进行处理,最终的处理结果是4S店经理以个人名义以18万元买下该车。

  事实上,速腾后悬架的断裂已非个例,在近期媒体、论坛的爆料中已有20多起案例。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行业市场研究员向记者分析:“你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速腾车断裂都在同一位置,因此很可能是质量问题。”

  据投诉者的分析,这些断裂车的断口都是从纵臂上边沿开始断裂,直至遇有崎岖路面全部断开。

  2012年新速腾上市以后,将原有的后独立悬架换成了低成本的扭力梁非独立悬架,即耦合杆式半独立悬架,这一简化配置的行为引起很多人的不满。而今年来接连发生的质量问题,让媒体和车主质疑这很可能是批次性的设计缺陷。

  汽车独立评论员予墨向记者表示:“这应该不是偶然性的质量事故,而是具有共性的设计缺陷,只是发生的概率可能不大。”

  记者统计,在第三方汽车品质评价平台中国汽车质量网中,关于速腾后悬架断裂隐患的配件争议成为近2个月以来最为集中的投诉热点。

  一汽大众回应断裂仅为个案

  频繁出现后悬架断裂情况,而且都出现在非独立悬架的车型上,这让那些还未出现断裂情况的速腾车主心里犯了嘀咕。近几个月来,关于后悬架缺陷的维权越来越多,多个地区建立了维权QQ群,深圳、合肥等地率先开展了一系列的维权行动,召回成为众多速腾车主的心声。

  7月6日,深圳速腾车主组队拉横幅开车驾驶,打出标语“大众速腾、断无止境”。深圳维权车主梁齐军向记者反映:“断了的车主可以去4S店解决,而我们没断的车主,感觉开着车都提心吊胆,我们的诉求是希望大众召回处理这个安全隐患”。

  部分车主开始向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投诉,在他们的投诉信中这样写道:“速腾后悬架与扭转梁之间为刚性连接,由于完全没有扭转结构,实际上扭转梁不能扭转,只能上下摆动,这将导致车辆减震性能低下和纵梁局部产生应力集中。由于应力集中和纵梁设计强度不够,一些新速腾已发生纵梁断裂事故。”

  记者查阅华晨汽车工程研究院所著的文章《汽车扭力梁式后悬架系统的匹配设计》发现,其中有对速腾扭力梁后悬架的受力分析。在道路试验中“路试中扭力梁最大受力工况是搓板路,主应力是弯曲方向,车速50-60公里时(频率23.1-27.7Hz),与扭力梁一阶振动模态相近易发生耦合共振。”

  这样的描述与车主断梁时正常车速、浅坑等情况几乎一模一样,予墨向记者解释到:“在搓板路上的受力是最大的,虽然在道路试验中车辆并没有出现断裂情况,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实际驾驶中车辆在受到如此大的力也不会断裂。”

  7月22日,一汽大众通过官方微博发布相关声明称:“速腾后悬架问题属于极个别案例,并非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出现的批量问题,请广大消费者放心。”对于一汽大众的回应部分车主并不领情,他们希望一汽大众“拿出数据,对于‘极个别’断裂给出解释。”

  而据中国乘用车销量数据显示,大众速腾在2012年的销量为20万,2013年销量达到27万,销量增长迅猛,今年前5个月总销售近13万辆。在紧凑型车中销售排名稳坐前3名。速腾对于一汽大众的品牌声誉和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此大的社会保有量,非独立后悬架质量是否可靠,牵动着众多车主的心。

  对于此间车主反映的情况,《消费者报道》记者联系一汽大众相关媒体负责人,但未获得回复。

  此次速腾后悬架纵臂断裂事故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本刊将继续追踪报道。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zixun/2014-07-23/35174.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