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会展信息 > 正文

海鑫钢铁失败因家族传承 非一句败家子所能道尽

回顾海鑫钢铁这十几年来的发展轨迹,作为掌舵者的李兆会,决非媒体简单的一句“败家子”所能道尽。

本报记者 张蕊

从3月18日最后一个高炉无奈熄火到现在,海鑫钢铁停产已逾一百三十余日。尽管破产似已不可避免,但这家山西省第二大钢铁企业、也是山西省最大的民营企业,最终将走向何方,在靴子落地之前,似乎仍是充满变数。

然而,回顾海鑫钢铁这十几年来的发展轨迹,作为掌舵者的李兆会,决非媒体简单的一句“败家子”所能道尽。

企业传承的裂痕

很多人认为,海鑫钢铁的中国式家族传承是失败的肇因,事实真是这样吗?

2003年1月,李海仓因私人矛盾被枪杀于自己在公司的办公室内。当时其子李兆会正在澳洲学习金融,家族突遭变故,断学回国,接管了海鑫钢铁。当时,李兆会只有22岁。

至于何以让这么年轻的接班人早早走向前台,李兆会的爷爷李春元当时是这么说的:“企业是老三(李海仓)的,请律师来安排继承。”李春元一手主导了整个接班人的选择,李海仓之后就自然是其子李兆会。

李兆会接班后一开始并不顺利,许多核心权力仍掌握在临时辅佐小组手里。他为此进行了一次洗牌。在爷爷李春元的支持下,李兆会先是将创业元老、海鑫集团副董事长兼党委书记辛存海调离权力核心,之后,李兆会的五叔李天虎被巧妙地“赶走”,代价是海鑫钢铁旗下的一家水泥厂归其所有。李兆会将自小与其亲近的六叔李文杰带进海鑫,随后几年一直担任海鑫集团总裁,成为李兆会的心腹。但在去年,文杰也被迫离开了公司。

其实,与其说败因在于家族传承,还不如说问题在发生权力交割的过程中没有理顺家族传承的秩序与脉络。

同样是家族继承,在技术细节上还是有不同的手法和境界。日本也是家族企业大国,他们较好地实现了企业继承。其对接班人从年幼期就开始培养,而且对接班人选更注重“家族延续”而非“直系继承”—而我们看到,海鑫钢铁当年之所以让22岁尚未毕业的李兆会匆匆接班,就是因为只盯牢了直系继承,以血缘亲疏厘定权力阶梯,而这,也为日后的人事变动埋下了伏笔。

在日本,其创业者还会采取直接收养养子,或纳为女婿后再让其改姓收为养子的方式处理,松下丰田汽车即是如此。另外就是引入职业经理人,三井公司选了这条路,为三井做过贡献的职业经理人既有外部的“空降兵”,也有三井内部长期培养的人才。

无论是媒体普遍质疑的所谓中国式继承还是更现代的职业经理人模式,中国的民营企业都还有学习的空间。

企业战略的空巢

有人说,海鑫集团的核心管理层李文杰、李兆霞相继撤离,李兆会又醉心投资业务,曾经盛极一时的海鑫集团在闻喜的总部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空巢”。

这空巢,不独是高层核心人事层面的,更是企业战略层面的。

顺利接班后,李兆会并没有在父亲留下的钢铁事业上投注太多注意力,而是更多地出现在资本市场上。媒体称,进入资本迷宫的李兆会,不少投资都难言成功。加上实业后台海鑫钢铁的连年亏损、可用作担保抵押标的的不断减少,李兆会和海鑫钢铁的金融链条越拉越紧。

如果说李海仓是热衷钢铁业的实业家,那么李兆会更像是一个投资家。他对于经营钢铁业务不感兴趣,而是更热衷于资本运作。从2004年开始,他成立了北京惠宇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嘉和投资有限公司等数家投资平台公司,主要从事对基金、证券、影视等投资业务,他以北京为主要据点,曾经盛极一时的海鑫钢铁在闻喜的总部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空巢”。他与小他3岁的妹妹李兆霞在海鑫钢铁的平台上,开始编织复杂而神秘的资本运作体系。他们以海鑫钢铁集团为基础,打造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海鑫系”。

然而,便是以成败论英雄,李兆会的投资曾经确实有过华丽一刻。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在2004年底以6亿元收购民生银行3.1%的股份。一度成为民生银行第十大股东。2007年,资本市场大涨,李兆会凭着持有的民生银行股份身家飙升至85亿元,一跃成为山西省首富。尽管有内部人士称,这笔交易在李海仓生前就已经谈得差不多了,只是披露出来的时候李兆会已经接班。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件事最终是李兆会办结的。

有海鑫钢铁的合作伙伴称:“如果李海仓还活着,也许我们的心会更安稳,因为他比较专注,但专注也可能使海鑫在2005年钢铁价格不断下调的情况下出现危机。”对钢铁业的不闻不问,或许让他失去了布局站稳的最佳时机。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一个急剧变化的大时代,在钢铁业的危机大势来临之前,李兆会较早转移战略主场,转战资本市场,未必不是一种先见之明。

中国当前资本市场风起云涌,投资机会不断涌现,利用经济周期明显的特点来赚快钱大钱,比做实业赚“辛苦钱”容易得多,这使得很多中国的实业家更愿意变身为投资家。自2003年接手之后,李兆会分别投资参股或成立了若干家从事矿业、焦煤、贸易的海鑫钢铁子公司,而这些公司的业务开展都需要规模巨大的银行授信来支撑。这或许正是问题的要害。

李兆会基本不与媒体打交道,更不像其父当年那样能够建立并积极维护强大的关系网。他与政府关系、原料商的关系也都不如李海仓。可以推测,其人脉在深度与广度上,远较李海仓为弱。这导致一旦出现纰漏,他即陷入缺少援助的苦境。

员工常年见不到管理人,合作方找不到负责人,县政府人士也鲜少联系到海鑫高层。很难想象,一个这样的企业,怎么能够不陷入危机。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zixun/2014-07-31/35941.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