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会展信息 > 正文

全球汇市陷入混战 新兴货币再掀贬值潮

上周,全球外汇市场再次上演美元“一枝独秀”的戏码。由于开年以来美国经济复苏势头稳固,特别是美联储在2015年首次政策例会中对经济前景表示乐观,美元指数成功突破95点的高位,成为汇市大赢家。相比之下,非美货币集体走弱,竞相贬值趋势愈演愈烈。其中,新兴市场货币的颓势再次引发市场担忧。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美联储加息预期强烈的背景下,全球货币政策分化加剧必将导致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美元资产,这对新兴市场而言意味着货币贬值,资本市场动荡恐成“家常便饭”。

 美元、油价成“元凶”

  继1月22日欧洲央行启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1.1万亿欧元的量化宽松政策后,上周又有多家央行加入宽松阵营。仅在今年1月,全球就有10余家央行调整利率,包括丹麦、罗马尼亚、瑞士、加拿大、俄罗斯、印度、埃及、土耳其、秘鲁等。最新消息称,澳大利亚可能在本周二宣布降息。而在此前意外降息之后,印度央行很可能在周二的例会上再度下调利率。

  伴随着全球货币宽松大潮来袭,全球汇市也陷入新一轮混战。这种竞争性货币贬值令新兴市场货币承压。本周一,韩元触及近一个月低点,印尼卢比也跌至三周半以来的最低水平,马来西亚林吉特兑美元触及近六年低位。在上周,新元跌幅一度创三年半新高,墨西哥比索跌至2009年3月以来新低,巴西雷亚尔跌至近10年低点。

  中债资信主权与国家风险部分析师贾书培2月2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轮新兴市场货币贬值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始于2014年7月美元的加速升值,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增长在去年二季度出现分化,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稳健复苏,而欧洲、日本复苏乏力,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出现放缓;二是石油及其他大宗商品下跌,使得部分资源型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受到较大冲击。“由于美国经济增长前景乐观,外界对美联储加息预期持续升温,再加上全球经济分化进一步明显,国际资本或将回流美国,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料将承压。从历次美联储货币收紧来看,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对美元贬值难以避免,但衡量一国出口竞争力的实际有效汇率是否贬值还有待观察。”她说。

  在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分化、新兴市场货币集体贬值的情况下,她认为,新兴市场国家更应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测和管理,高度重视资本流动的风险,灵活运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必要时采取相应的资本管制措施,防止资本流动逆转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影响。

  人民币波动在合理区间

  在这场混战中,人民币也有所贬值。特别是自1月15日瑞士央行宣布取消瑞士法郎与欧元挂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多次触及中间价2%波幅的下限。因此,市场开始预测人民银行将于近期放宽人民币单日波动区间,并进一步降准降息。这种贬值预期也迫使市场开始担忧未来国际资金将加速流出中国,在给中国经济、外汇储备及流动性造成压力的同时,也预示着人民币汇率存在着大幅贬值的风险。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主要是随国际汇市做出的反应。2014年7月美元加速升值至今,尽管人民币兑美元经历了先升后贬的过程,但当前人民币汇率与2014年7月的水平基本持平,而同期其他非美货币则集体贬值,这使得人民币存在一定的贬值压力。”贾书培说。相对于2014年7月以来非美货币的贬值幅度,人民币贬值幅度仍较小,市场上人民币走势偏空,这可能会使先前套汇的短期资金离开我国,并导致一些短期资本外流,但这对我国来说是可以容忍的。且单边升值预期的打破、人民币汇率双边波动的实现,也有利于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和主动性的增强。

  在她看来,人民币大幅贬值的情况不大会出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一是中国经常账户持续顺差,且顺差占GDP比重相对较高;二是外债总额占GDP比重较低,且短期内外债威胁较小;三是2014年外汇储备规模达到3.84万亿美元,占GDP比重接近40%;四是我国目前还未实现完全资本项目自由可兑换,证券资本流入我国相对较少,短期内国际资本撤离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我国仍是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时相对安全的国家。

  大华银行高级经济师全德健则认为,鉴于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迅猛,央行至少须使货币政策符合国内外基本面和市场动态,因此,人民币大幅或长期贬值的概率不会很大。“随着过去货币单向升值趋势逐渐消失,货币双向波动将趋于频繁。”他说。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zixun/2015-02-03/43712.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