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春天,从全国“两会”开始。
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张国华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分别在徐州代表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媒体开放日活动上、接受江苏卫视访谈等多个场合,畅谈了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深刻理解和对徐州“十三五”发展的热切期待。他提出,徐州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充分发挥决胜全面小康的苏北排头兵作用,一步一个脚印把“强富美高”新徐州的蓝图变成现实。
关键词一 发展
“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发展的重要性,将“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作为2016年一项重点工作,强调重点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统筹国内区域开发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
张国华认为,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贯穿五大发展新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了五中全会精神,以新理念树立新导向、推动新变革、引领新发展;突出了结构性改革新任务,围绕“三去一降一补”打出一套“组合拳”,拿出了一系列具化到行业和企业的硬招实招;释放体制机制新活力,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必将深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激发和形成新的发展动能。张国华结合徐州实际,进一步指出,要抓牢第一要务、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徐州经济在全省位次不降、份额不减、质量提升,实现中高速增长、中高端发展。要对接“一带一路”、高水平推进“双向开放”,充分发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优势,更大力度引进来,更快步伐走出去,更高水平建平台,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拓展徐州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二 民生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财政收入增长虽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政府工作报告中这句话掷地有声。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改善是发展成果最大的试金石。全面小康的千钧重担,最终要落实到每一项利民之策、惠民之举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只有把民生改善的重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以人民利益为依归,改革发展才有含金量。
张国华指出,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推出一批得人心、暖人心的惠民举措,彰显了执政为民的真挚情怀。这份深情始终体现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也将贯穿于徐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线。“十三五”期间,徐州要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高水平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全方位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力度破解二元矛盾。要持续改善民生、让群众共享全面小康成果,坚决打赢小康决胜仗,让百姓口袋鼓起来,让公共服务强起来,让生态环境美起来,建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全面小康。
张国华说,未来五年,徐州将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咬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定目标,以更高标杆、更硬举措、更实作风打赢这场攻坚战,充分发挥决胜全面小康的苏北排头兵作用。一是把握小康要求,既要“全面”又要“全体”。“全面”体现在覆盖领域全,“一项都不能少”;“全体”体现在覆盖人群全,“一个都不能少”。二是补齐小康短板,既要“精准”又要“精细”。全面落实中央“六个精准”要求,因地制宜实施“四个一批”扶贫攻坚,把精准的“路线图”具化为精细的“施工图”,变“粗放式”扶贫为“点穴式”扶贫,确保帮扶一户、脱贫一户,帮扶一村、发展一村。三是夯实小康基础,既要“总量”又要“质量”。要强化经济支撑,强化产业支撑,强化城市支撑,强化开放支撑,强化改革支撑,不断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为小康建设筑牢根基。四是实现小康目标,既要“共建”又要“共享”,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自豪感。
关键词三 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条关于创业创新的论述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颇为引人注目。新常态下的新发展离不开新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离不开创新驱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经济发展必然会有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过程,当传统动能由强变弱时,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形成新的“双引擎”,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跃上新台阶。从旧动能向新动能转换,需要创新来实现“连接”,创新所带来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为新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张国华强调,我们一定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动力的发展新格局。要实施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强化创新驱动主引擎,在省“一中心”、“一基地”建设中找准定位、精准发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产业振兴带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张国华说,徐州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了多层次的众创空间,满足多层次创新、创业的需求。针对一些企业高管,或者是一些懂技术、懂企业、懂经营人才的创业,我们要提供相应的资本、创投、风投、天使基金等等,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我们要建立起地方性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健全科技创新的考核奖惩机制,使创新的组织体系、创新的基础能力,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这样协同创新就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关键词四 人才
“十三五”规划草案中,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登上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出,要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徐州该如何深入实施人才发展战略,从而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张国华给出了他的答案。
张国华说,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十三五”时期,徐州将坚持人才优先发展不动摇,努力走出一条以人才引领创新、以创新引领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一是以更大力度招引人才。徐州确立了“222工程”,就是力争每年引进20名左右顶尖领军人才、20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00名左右名校就业创业人才。二是建更好平台聚才用才。全力构建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平台,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充分释放他们创新创业的才能和潜能。三是创更优环境服务人才。健全人才选拔、任用体系,努力为各类英才来徐创业、施展才华提供服务。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人才的鼓励、对创新的支持,徐州将仅仅围绕创新驱动,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切实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要敢于动真碰硬。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一步提高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保障知识产权的价值实现。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未来徐州的发展已经擘画出清晰的路线图。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也是勤劳筑梦的季节,风帆已扬起,奋进正当时!(秦建莉 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