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是题中要义。“十二五”期间,我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韧性进一步增强,五年累计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35个、竣工132个,实施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388个,完成工业投资841亿元,规上工业企业420家。可以看出,在“稳增长、促转型”的基调之下,我区经济呈现出总量与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局面。
落实“转方式、调结构”最好的体现,就是做好“扶新”和“淘旧”的选择题。
从过剩的桎梏中走出来,重获供给侧优势,首先要做好“淘旧”文章。近年来,淘汰低产能、去除多余产能和无效产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举措,在我区整体产业规划中显得尤为突出。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区对招引的项目考核“门槛”也在不断抬高。那些看似诱人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在我区被一个个无情地否决。2014年,全区因环保不符合要求否决或劝退项目近30个。2015年准入门槛进一步提高,我区实施了最严格的产业准入政策和节能环保标准,淘汰落后产能,特别是对一些环境污染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的企业,坚决“请出去”。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产业发展在“腾笼换鸟”中“提档升级”。华丰工业园里集聚着我区多数化工企业。自省里出台《沿海地区化工园区环保专项整治方案》后,华丰工业园“淘旧”行动不断,园内许多企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整治力度。园区在企业中推行自查整改,淘汰低产能、去除多余产能和无效产能,对自查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企业实行停产治理,并邀请省环科院专家协助企业找出不达标原因,然后完善整改方案,为高耗能企业甩掉产能包袱。同时淘汰“僵尸企业”,出清过剩产能,引导资源向有效益的企业集聚。整治之后,园区天蓝了、水清了,群众的怨言也少了。好的经验和做法被延续下来,成为园区管理的“铁规”。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让园区“绿色园区”金名片更加闪亮,也进而带动了不少化工企业“老树发新芽”、迎来发展新机遇。
“扶新”的关键就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提质增效”中“调优存量”。在过去一年里,我区传统产业“扶新”动作频频。万达纺织是我区规模纺织企业,面对持续多年低迷的市场考验,万达纺织早早转型,在竞争的夹缝中找到了适合本企业生存发展的道路。企业负责人石松告诉记者,他们一方面通过新上高档的新型转杯纺等进口设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能。另一方面,采取灵活多变的经营策略,形成“小批量、多品种、快节奏、高品质”的经营特色,企业在行业“冷冬”中焕发出勃勃生机。2014年该公司完成销售收入2.42亿元,保持了“盐城市100强工业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称号。2015年,该公司“扶新”再有新动作,纳米纤维与棉纤维纱线新产品研发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淘金”特色高附加值产品的发展战略,不仅企业发展抢得先机,对纺织行业企业也都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
新年伊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步伐加快,我区出台了专门方案,兼并重组改造、提升工业质效、增强拓市能力、推动产业升级等7项23条改革政策措施,将被逐条解读落实,切实提高企业的生产活力。由此可见,绿色发展将成为新的一年里大丰发展的主题,产能“腾笼换鸟”、 产业“提质增效”、企业“强身健骨”将成为我区工业经济的新常态。(杨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