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瘦西湖 王卓摄
人民网扬州4月18日电 (华祥名)共和国治污的版图上,扬州治水举足轻重——
作为南水北调东线的源头,它的治污成效如何,关系小半个中国的饮水安全。
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地段,它的治污成败,影响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建设。
作为旅游古城,扬州从来是一座文化水城,应水而生,缘水而兴,历朝历代都有许多功利千秋、名垂青史的治水人物和精品工程。
解析“扬州治水”这个样本,实际上就是回答新常态下中国治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而实现经济新发展、新跨越。
治城先治水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200多年前,诗仙李白为扬州留下如此佳句。春夏之交,扬州河畔,碧波荡漾,群鸿戏水,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然而就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这个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在沿岸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倾泻下,主要河道中大部分水质为劣Ⅴ类,一度成了“酱油汤”。更为揪心的是,当地居民的生活不同程度地受到水污染事件影响,“饮水危机”屡屡刺痛公众神经。
“水患不除,扬城不安。”面对公众的担优与期盼,2009年,扬州治水工作落到了时任扬州市代市长谢正义的肩上。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扬州党委政府一班人正式提出了“治城先治水”的理念,随后,每年的“1号文件”都把“治水”摆在民生实事工程重中之重的位置。
连日来,现任市委书记谢正义手机微信群里很热闹,经常有巡查员查到某一处河道中有垃圾,分段“河长”必须马上到现场督促处理,之后拍照反馈至微信群。
“每次看到群里有现场处理的照片后,我才安心!”谢正义说,要秀水、碧水,必须护水,通过责任落实、监督巡查等机制把水环境长效维持好。
阳春三月,记者来到扬州,这里处处春意盎然,鸟语花香,从迎宾馆喝完茶出来,没几步就到瘦西湖码头。
登上木船,船夫王大姐竹竿一撑,激起层层涟漪,石拱桥,画阁间,熏香坊,一幕幕宛如游走在水墨画中。忽见一轮红日跃出云蒸霞蔚的天际,照耀着碧波无垠的湖面。
回忆瘦西湖改造,王大姐是很好的见证者。她说,上世纪80年代末,工厂污水、居民生活污水、餐饮企业污水等,大部分流入瘦西湖,加上瘦西湖水域缺乏天然水源补给,水体自净能力较弱,扬州人一度引以为傲的瘦西湖,已痛失往日的光彩。
记者在船上看到,如今瘦西湖沿山河水清如镜,河岸两旁绿草如茵,游人如织,有市民在岸边垂钓,更让记者惊讶的是沿河两岸未见一座高楼。
站在船头,扬州市委常委、分管治水的副市长姚苏华解答了记者疑问,治水决议最核心的部分当属最为严格的“四控”、“一禁”措施:
——控宽:在临水设定宽度的区域内,不允许建房子;
——控高:岸上建房子严格控制建筑物高度,不影响景观视线;
——控强:控制功能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防过度开发;
——控污:控制污染排放,污水管网必须全覆盖;
——禁:禁止新增违章建设,现有违章建筑加快拆除。
谢正义还向记者补充道:“规划不是侧重建什么,而是不建什么。”扬州如此保护环境,而放弃建高楼,确实令人佩服。
“我们现在对湖水的调控能力很强,24小时就能把瘦西湖的水换一遍。”瘦西湖风景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徐顺美自豪地说,“清水活水”工程历经10多年,瘦西湖通过努力改造,面积增大了三倍。
住瘦西湖边上的李先生几乎每天都要来湖边锻炼,李先生笑着告诉记者:早在十年前,他家里能闻到河水的臭味,家人当时还准备将房子卖掉,搬个地方住,可是现在房价翻了十多倍,家人也不愿意卖,“每天不来湖边走一走,就会感觉一天不舒服。”
秉承“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筑其魂”的“十二字”秘诀,扬州还大力推进南水北调输水沿线周边景观打造,先后创成宝应射阳湖、北河、高邮市东湖、江都区的沿运灌区等4处省级水利风景区,宝应湖、凤凰岛等2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陆续建设了江都水利枢纽风景区、邵伯湖旅游度假区、“七河八岛”等旅游景观,形成了独特的水上游览风景线。
巢筑好,凤已至。来自权威部门的数据表明,由于受环境变好的影响,目前扬州共发现珍稀鸟类222种,比2008年增加6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