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会展信息 > 正文

徐州市地震宏观观测实现远程监视

 

  值班员在宏观音视频采集系统观察动物行为。 本报记者 赵卫东 摄
  丁楼警犬基地的警犬当起地震“观察家”。

 

  ◎徐州日报记者 赵卫东

  在徐州,有近万只动物在为市民“站岗放哨”,它们是地震“观察员”。5月4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宏观音视频采集中心和四个地震宏观观测点,了解这些禽类、犬类、穴居哺乳类等动物变化监测地震的情况。

  近万只动物当起地震“观察家”

  “地震前,动物都会有一些异常的行为,所以监测动物的行为也是地震预测的一种方式。”市地震局副调研员张学阳介绍,地震前往往会出现冬眠蛇类钻出洞来、老鼠出动迁移、猪、犬不安暴躁等动物异常现象。虽然这种异常并非绝对是地震预兆,但对这些异常活动进行观察将有助于提高临震预报的准确性。经过一番挑选,徐州市动物园、丁楼警犬基地、徐州市地震台禽类观测点、大富华养猪场成为我市地震宏观观测点。“宏观观测的对象就是凭肉眼观察等直觉可以感觉到的现象。”张学阳表示,动植物以及水位变化等都是宏观观测对象,而大面积的养殖场,动物种类多、数量多,一旦发生群体异常更容易判断,是较好的观测点。各观测点中,鸡、鸭、鹅、牛、羊、马等家禽家畜,甚至梅花鹿、狗熊、猴子、孔雀等野生动物都是“地震义务观测员”。全市动物观测点中,这类“义务观测员”总量达近万只。

  创新思路发挥互联网功能

  “前些年,市地震局在主城区附近挑选一些养殖场作为宏观观测点,每年给养殖户拨发专款,可是这些养殖户责任心不强、形同虚设,信息收不上来,不能发挥作用。2011年,市地震局创新思路,充分发挥互联网功能,在主城区挑选四个宏观观测点,向市政府打报告,争取28万元资金,安装了宏观音视频采集系统,成立了宏观音视频采集中心,安排值班员24小时全程观察动物异常行为。”张学阳介绍说。

  在宏观音视频采集中心值班室里记者看到,电脑桌前放着一本《每日动物行为登记表》,密密麻麻地记录下了值班员每天观测的结果。值班员张应祥说,“我在中心干五六年了,虽然不是地震专家,但是动物一举一动,有一点不对劲都逃不过我的眼睛。”他告诉记者,每天坐在显示屏前,观察圈养的警犬、动物园的狗熊、猴子、食草动物以及养猪场的猪,这些动物一些细微变化他都在细心观察,并作详细记录。记者翻开登记表4月22日的登记情况:猴子在上下跳跃、家禽在向北侧走动、大富华养殖场的猪有的在休息有的在吃食。

 

  张应祥说,我市宏观音视频采集中心每天采集到的动物行为都录入到电脑中,可保存3个月。“有时候一些动物的异常现象是正常的,比如说求偶或出现惊吓等,而且地震前的动物异常也不是一种突发现象,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作为值班员发现动物有异常行为,首先要电话联系养殖场饲养员,了解动物异常反应情况。24小时轮流值班虽然枯燥无味,但要时刻严阵以待,绝不放过可疑情况。

  并非所有的动物异常都是地震前兆

  在丁楼警犬养殖基地,记者看到一只只警犬见到生人后汪汪直叫,犬舍前安放着一个摄像头。张学阳介绍说,这个摄像头每天记录警犬的行为,值班员每天两次进行记录。“并非所有的动物异常都是地震前兆。”张学阳还介绍,地震前兆必须结合动植物反应、水位、检测仪器等情况综合考量。在徐州,经常有市民利用观测动物以及水井的“土方法”来向地震局反映“震情”,可是由于缺乏综合考量,常常成为“谎报的军情”。4月猴子打闹、脾气暴躁是发情期到了,水井水位升高有可能是隔壁的底下水管漏水,青蛙过街原来是池塘缺氧青蛙另寻“出路”……而这些往往被市民误认为是地震前兆。

  “地震前,地磁场、地下应力场等都会发生异变,动物和植物对此很敏感,会表现出一些异常反应。”市地震局相关负责人解释。宏观动物观测场就是聚集、观测动物,并记录异常反应的。“如果光凭动物预测,是很容易误判的,因为动物异常有很多原因。”该负责人说,动物在受惊吓、患病等情况下也可能表现反常,这时就需要更多手段作参考,比如微观监测,用专业工具捕捉肉眼观测不到的地球物理量。由于动物预测地震的具体效率无法评估,这项工作只是探索性试点,作为地震监测手段的有益尝试和补充,地震预测的“主力”仍是分布在全市各县区的100台套微观测量设备。

 

  ■新闻链接

  动物与地震

  目前,人们虽然已经知道有些动物能预报地震,但是对于它们预报地震的机理还没有完全清楚。据市地震局有关专家介绍,科学上有以下三点解释和推测:

  第一,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感受。鱼类和其他一些水生动物能感受到人所不能感受到的超声波和次声波。一般人所能感受到的声波范围为16—20000赫,小孩可以达到22000赫,高于或低于这个声波范围就不能感受到。鱼类内耳和身体两侧有侧线感受器,这是一种机械感受器,能感受1—25赫的次声波,即使对水流压力的微小变化或微弱的水流波动也很敏感;水母(海蜇)的伞体边缘有感觉球,能感受8—13赫的次声波。漂浮在水面上的水母,能在暴风到来之前,感受到由于流动的空气与波浪摩擦而产生的次声波,因此及时离开浅海,避免被巨浪砸碎的灾难;在海洋中的海豚,能感受50—100000赫的声波,又具有完善的声纳系统。因此,它能利用超声波正确地追踪数千米以外的鱼群,并能分辨出种类。由此可见,鱼类和其他一些水生动物在震前出现异常反应的原因,很可能是与强震前有次声波和超声波发生有关。

  第二,对热的变化的高度敏感。在地震前,穴居动物都有明显的异常反应。例如,蛇类具有颊窝或感觉小窝,窝内的感觉细胞对“热”极为敏感。有人用南美洲的蟒蛇作过试验,在波长为10600纳米的红外线下,热量在每平方厘米0.084焦时,就有热感觉反应。由此推测,蛇在震前的异常反应,可能与地热变化有关。

  第三,对微弱的机械振动的感受。家禽和鸟类的腿部具有微小的感振小体,它们凭此能感受到枝头或地面上十分微弱的机械振动(几十至一二千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曾做过这样的试验:用100只家鸽分作两组,每组50只,将其中一组家鸽的感振小体与中枢神经之间相联系的神经切断。结果,在一次4级多的地震前,切断神经的一组家鸽基本上安静如常,而另一对照组家鸽都惊飞了。这说明家鸽的感振小体能感受到震前的波动。在强震前,猪、牛、羊等家畜普遍出现异常反应的原因,可能与它们的腿部、趾部和腹部肠系膜等部位,分布着大量对感受机械振动非常敏感的环层小体有关。

  此外,蝙蝠能感受1500—150000赫声波。它的超声定位系统极为优越,不仅分辨率高,而且抗干扰性强,能从比信号高出200倍的噪声背景中接收小昆虫身上反射回来的信号。因此,蝙蝠在地震前迁飞,是与感受超声有关的。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zixun/2016-05-09/360314.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动物  地震  异常  观测  宏观  感受  观察  值班
反应  养殖  行为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