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解读郑洛新为何能上升到国家战略?今后咋发展?
郑洛新为何能上升到国家战略?
今后会如何发展?
三个月前,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成为国务院送给河南的又一份大礼。继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后,我省迎来第四个国家战略规划。
“郑洛新”为何能成为国家战略规划?今后应该如何发展?三个城市各自的定位又有什么不同?
【基础】
入围的三市
创新氛围浓、创新资源丰富
不少人会问,我省有18个省辖市,为何单单选中郑洛新三市抱团申报?这个问题也许从三市的发展现状中能找到答案。
郑州
郑州市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所以能成为“国字号”,很大原因是辖区内聚集了全省最知名的高等院校、最具实力的科研院所。不仅有“军中清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河南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郑州大学,还有中铁隧道“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此外,全区现有11家上市公司,占全省的1/10;新三板挂牌企业58家,约占全省的1/3。
洛阳
洛阳虽然在上市公司数量等方面落后于郑州,但是其工业基础好,研发资源同样丰富。据了解,洛阳拥有部省级科研院所14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家,数量居河南省第一;在创新实力方面,近年来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都有“洛阳制造”和“洛阳创造”的功劳。
新乡
新乡以其高新区为核心区,目前拥有众多国内领先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创新的技术,还拿下了“电池工业之都”的称号。
有分析认为,三市在18个省辖市中,创新氛围更浓厚,创新资源也更丰富。
【布局】
三市各有侧重
架构
三市自身条件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的不同定位。5月份出台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下简称《实施方案》)指出,在空间布局方面,形成“三市三区多园”的架构。
功能布局
《实施方案》指出,要形成示范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特色明显的产业格局,开创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创新局面。也就是说,三个区以及众多园区之间,要注重差异,不能千篇一律。
郑州片区
重点发展智能终端、盾构装备、超硬材料、新能源汽车、非开挖技术、智能仪表与控制系统、可见光通信、信息安全、物联网、北斗导航与遥感等。
洛阳片区
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智能成套装备、高端金属材料、新型绿色耐火材料等。
新乡片区
重点发展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生物制药、生化制品等。
【目标】
“郑洛新”将成为中西部
“双创”的热土
《实施方案》指出,到2020年,郑洛新三个国家高新区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带动郑洛新三市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示范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带动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
创新发展中,人才至关重要。《实施方案》提出,示范区还要重视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力强、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群体。
【释疑】
为何能上升到国家战略?
今年5月27日举行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提到,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赋予河南的又一重大战略。
在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看来,国家对示范区的定位是体制机制的先行区,除了中关村的一些政策在全国推广外,也鼓励各地方在示范区自己搞一些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政策的先行先试。“我省的示范区就可以作为一个‘试验田’,有些拿不准的政策,不行了就取消或改正,合适了就推广。”他说。
该负责人认为,河南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工业大省,迫切需要科技创新来引领支撑未来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就把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下一步引领创新发展、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核心增长极和综合载体,通过抓它来带动全省的创新驱动发展。”
该负责人说,河南本是创新的洼地,创新资源比较薄弱,“国家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2020年前要建成一个创新型国家,那么不能光沿海发达地区创新,木桶效应得看短板,所以河南的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很有必要。”
相关链接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今年3月30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要在现有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基础上,再新设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其中就包括我省申报的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
5月27日上午,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在郑州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共同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揭牌。
万钢表示,科技部将一如既往支持河南创新发展,支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通过共同努力,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白皮书导读
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四个“国字号”战略规划如何影响彼此?相关的发展政策会有哪些变化?会给我们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