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10月26日讯(记者 李化成 张洪波 滨州台 李帅 临沂台 郭鹏飞) 山东省“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采取超常规举措,用过硬办法,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面对艰巨任务,山东立足“精准”,找准着力点,精准发力,确保扶贫扶在“点”上,帮到“根”上。
据《山东新闻联播》报道,这几天,在滨州沾化铲头李村贫困户桑凤英家的六亩枣园,前来采摘的人络绎不绝。
桑凤英告诉记者,“以前冬枣推着往市场卖,一块多钱一斤,现在上了扶贫项目,上了个大棚,旅游采摘二十到三十块钱一斤,现在一亩地(收入)增加一万到二万元”。
桑凤英如今脱了贫,可在政府给她上项目前,她跟村里许多人一样,心里都没底。滨州市区两级组织专家多次到村里调研、论证,最终根据村里特色,选定了有群众基础的冬枣旅游采摘项目。有专家把关,村民们盖起新大棚,换上有机枣,一年下来,全村135户贫困户增收280万元。
滨州市扶贫办副主任李景安表示:“项目实施方案实行专家论证制度,项目建成后强化收益分配监督,市里对竣工投产的项目重点监督。”
山东贫困人口总量大,到2015年底,省标以下贫困人口有240多万人,许多地方都跟铲头李村一样,有资源却找不到出路。三年脱贫,时间紧任务重,每一步都得踩到“点”上。
山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邵国君告诉记者:“(现在)这样我们集中有限的资金,瞄准我们精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再就是我们的政策、措施,目标进一步明确,针对性更强。”
目标瞄准“靶心”,山东组织15万名基层干部进村入户,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先后4次数据清洗,核实、调整、纠正信息112.8万条,清退23.7万人。在此基础上,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4个成员单位牵头编制25个专项实施方案,分门别类,精准施策。在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10多个“精准扶贫车间”吸纳了500多名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就业。即使同一车间,贫困户分工又各有不同。
临港明月服装加工厂厂长韩宝平表示,“有残疾了,或者岁数大了,咱根据这些方面,安排不同的活给他干”。
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扶贫办副主任蔡立华表示:“一方面,企业安置一个贫困人口,我们给1000元的补助,另一方面,企业帮助一个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我们按照5万元的贷款比例,给予发放富民生产贷,这个贷款由政府进行贴息。”
按照计划,今明两年,山东省要基本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第三年全部兜底完成。今年减贫12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