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魏欣 通讯员 陈晓凌) 近日中国银联发布了2016移动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揭示了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最新进展及安全风险状况。报告显示,去年1/4的被调查者表示遭遇过电信网络诈骗并发生过损失,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体成重灾区。
昨日,中国人民银行徐州市中心支行提供了我市两名老年人差点受骗的案例。该行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高发的电信诈骗有10多种形式,其中五类骗术紧盯中老年人。
●案例1:假冒银行发短信,盗取受害人银行卡等信息
2016年9月22日中午,一位60多岁的老年客户来到一家银行永安支行,自行到等候区休息。过了几分钟后,这位老人好像是想起了什么,主动找到大堂经理,并掏出一部老年机打开一条短信给大堂经理查看,短信内容大致为“尊敬的建行用户:您的账户已满5000积分可兑换5%的现金,请登录手机网查询段欢,逾期失效”。因为老人在银行有一笔定期存单,他接到短信后,认为是自己的存单产生了积分,可以兑换现金。好在这位老人使用的老年机没有上网功能,所以求助大堂经理。
大堂经理立即识别出这是条诈骗短信,于是很仔细的告知老人该短信为诈骗短信,属于伪基站发送的。但老人对此却不愿意接受。为了向老人证实是诈骗短信,银行网点人员指导老人通过复制短信内容回复给银行,短信刚发出去客户手机就收到了来自银行的短信,表明此条短信系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假冒银行向客户发送。看到了来自银行官方的回复短信,老人这才安下心来。
点评:犯罪嫌疑人冒用银行名义向受害者发送短信,假称“您的账户有积分可兑换现金或是可领取礼品、红包等……请登录手机网查阅”,并附上一条钓鱼网站的网址,一旦受害人点击链接手机即中木马病毒,被嫌疑人盗取银行卡等信息。
如何防范:近年来,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率显著提升,中老年客户人手一部手机已经是常态化了,但是对于手机的使用以及手机信息的识别能力却未能及时提升,这也正是给了电信诈骗分子可乘之机。在此建行提示广大客户:在收到可疑短信时,可以先发送至95533,系统即可自己辨明真伪。
●案例2:冒充公检法以办案为由要求汇款到“安全账户”
2016年8月3日上午,一家银行值勤保安在巡查时发现一可疑情况:一名70岁左右的老婆婆不停地在电话里说转账的事情。
原来,当天这位王姓婆婆收到两条陌生短信,短信上说她有一张法院传票,并说有人冒用其身份办理了一张大额信用卡,消费了8万元。然后,不法分子又冒充法院工作人员打电话要求王婆婆到银行汇款5万元到“安全账户”。王婆婆信以为真,就来到银行准备转账。银行保安和员工发现该可疑情况后,便对王婆婆仔细询问,并确定这是一起典型的电信诈骗活动。经一再劝说和解释,王婆婆半信半疑地停止了汇款。
为了防止客户再次给不法分子汇款,银行网点随即联系了王婆婆的女儿来网点接走了王婆婆,成功阻截这起电信诈骗活动。
点评:诈骗分子先冒充医保部门或者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政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当事人在异地办理的银行卡、医保卡、贷款、手机和电话等恶意欠费或者违规套保等借口告知当事人,引起当事人的关注后,然后帮助受害人转接到当地“公安机关电话”,接着所谓办案人员又电话告知当事人涉嫌种种犯罪,要对当事人的资金进行审查、冻结,并附上所谓的“通缉令、逮捕令、冻结令”等链接网站,从而欺骗威胁受害人进行转账汇款、或者威逼当事人配合登录自己的网银暗中实施远程操作转账诈骗。
如何防范:老年人接到此类电话后,可立即与子女商量,不要自作主张。或者拨打当地110电话,询问事情真相。
电信诈骗10种形式
据中国人民银行徐州市中心支行提供的资料,目前高发的电信诈骗有10种形式。
1、自称公检法以办案为由要求汇款到“安全账户”的;2、以亲朋好友名义在QQ上留言要求汇款但不通话的;3、以银行、通信公司号码发送积分兑换链接的;4、自称网店老板招聘兼职刷信誉返现的;5、网购后自称淘宝客服主动联系退款的;6、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您先交钱的;7、以办理信用卡、升级额度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的;8、在网站发帖低价出售商品并要求先汇款的;9、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汇款的;10、自称航空公司以航班延误需办理退款为由索要验证码的。
●五类骗术盯紧中老年人
在这10多种电信诈骗中,5类骗术诈骗的目标主要是中老年人。
第一类是冒充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政法工作人员诈骗。骗子打着受骗者子女“银行卡透支,涉嫌贩毒、洗黑钱”等旗号行骗,通常诈骗的数额巨大。
第二类是“医保卡透支”诈骗。今年这种骗术又翻新,骗子谎称受骗者用医保卡购买违禁药品,医保卡被停用,涉嫌犯罪,让受骗者把全部财产汇到安全账户接受调查。
第三类是网络购物诈骗。有些网店利用老年人信息不灵通、缺乏网购经验、买到假货后投诉无门等特点,在网店上售卖假冒保健品、服装、鞋帽等,不少老年人买到假货后只有自认倒霉。
第四类是谎称绑架诈骗。骗子称受骗者的儿子、女儿、侄子等被绑架,让其赶紧汇款救人,并且不让报警,这种骗术使得当事人因担心子女自乱阵脚,让中老年人屡屡中招。
第五类是冒称受骗者亲属称嫖娼被抓实施诈骗。骗子称受骗者亲属在外地因嫖娼被抓,无法联系家人,向受骗者求助,要求汇款解救受骗人的亲属。
●为什么受骗的总是中老年人?
其实,有些骗子的招术并不高明,如果仔细想想或许就能识破,那为什么还有一些中老年人屡屡被骗,我市银行业内人士分析几点原因:
第一,过分相信“权威”。在众多诈骗案件中,我们不难发现,中老人容易盲目相信别人的说法,特别是“权威专家”的言论。“专家”往往会讲一些中老年人没听说过的专业知识,让家中的老人们觉得问题很严重,不听“专家”的不行,并利用这一点实施诈骗。第二,重视面子、担心子女。老人通常比较要面子、疼爱子女、心软,一旦骗子打着他们亲属(配偶、子女)的旗号实施诈骗,就等于击中了老年人的“软肋”。第三,信息来源闭塞。大部分老人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有限,对一些新鲜事物抱着好奇的心态,担心自己不能“与时俱进”,因此,当骗子用“高科技”等骗术行骗时,容易得逞。